□ 記者 唐冰 韓永國
2月5日下午,在咸陽市政協九屆三次會議大會發言現場,10名來自各個界別的政協委員帶著深入基層了解的民意、長期調研發現的問題和對咸陽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先后登臺發言。
咸陽市政協九屆三次會議大會發言現場記者 馬偉東 攝
當前發展環境中如何強化非遺保護傳承?“應充分挖掘非遺獨有的歷史、文化、經濟等價值,研發更多文化內涵豐富、符合現代生活需求的非遺產品,讓非遺‘活’下去、‘潮’起來。”唐彩霞委員在代表彬州市政協發言時建議,可運用數字化新媒介技術,動態還原非遺真實場景,提升非遺展陳表現力。
營商環境向“優”而行無止境。李超委員代表經濟界別發言時建議,政府應強化“乙方思維”,提升服務意識和辦事效率,圍繞不同企業的需求和困難,及時協調解決或者提供處理方案。要以“企業感受”為試金石,出臺相應措施,用真情、出實招留住本地企業。借鑒“蕪湖經驗”,圍繞影響企業利潤的技術、能源、用工、物流、稅費等制約因素,進一步優化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2023年,咸陽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分別同比增長105%、97%,技術合同成交額61億元。如何將科教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能?多位委員立足不同領域提出建議。
楊海蓮委員代表農工黨咸陽市委會發言時建議,成立全市科技成果概念驗證中心,組織產業、技術、金融等領域專家團隊,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評價體系,把評價結果作為政府科轉基金、高層次人才團隊項目等有關科創政策支持的依據。
產教融合是實現教育鏈、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與價值鏈有機銜接的重要舉措。“應聚焦咸陽電子顯示、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食品加工等產業優勢,以高端技術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融合培養兩種路徑,引導高職院校優化學科結構,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牛磊委員代表民革咸陽市委會發言時說,可推行教師入企、師傅進校的互訪機制,鼓勵工程師、工匠大師、技術能手等以固定崗和流動崗相結合的方式參與人才培養,提升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增強高職教育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能力。
胡歆委員代表民建咸陽市委會發言時建議,應突出科技賦能,加強茯茶研發創新基地建設,依托農業農村部茯茶加工與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茯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大部級實驗平臺,建設運營好咸陽茯茶研究院和涇陽茯茶研發中心。依托咸陽職業技術學院設立咸陽茯茶學院,科學設置茯茶加工、市場營銷、茶文化傳播等專業和相關課程,建設硬件設施一流、科研實力領先、教學體系完備的茯茶學科人才培養基地。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陶悅委員代表民進咸陽市委會發言時建議,要嚴格按照中省有關碳達峰碳中和、“兩高”項目管理、大氣污染治理等政策要求,堅持以綠色低碳理念為引領,持續推進存量挖潛、增量做優,加快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為咸陽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增添新引擎。
咸陽農耕文化底蘊深厚、農業條件優越、農民民風淳厚。張曉峰委員代表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發言時建議,要堅持把促進農民持續普遍較快增收作為根本要求,健全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要扎實推進強村富民集成改革,推廣強村公司、職業經理人、共富聯合體等模式,多途徑、多模式增加農民收入。
聚焦城市更新,張巍宇委員代表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發言時建議,要通過科技賦能,加快推動咸陽“智慧城市”迭代升級,實現城市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和智能化。在城市運管服平臺上搭載實戰化、智慧化場景應用,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圍繞賽事經濟發展,霍小平委員代表市政協提案委員會發言時建議,以邀請貴州村超、村BA冠軍隊在袁家村進行友誼賽為契機,力爭“村超”模式在咸陽落地生根。著力延伸賽事產業鏈條,堅持以賽引流、以賽促流,切實將賽事流量變為經濟“留量”。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