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荔 謝晨露
歲序更新,觀往知來。
一次又一次知行合一的學習探索,彰顯著一心向黨的忠誠底色;一場又一場助力發展的協商調研,體現著服務大局的責任擔當;一個又一個堅實腳印的努力奮斗,詮釋著踐行使命的為民情懷;一份又一份雙向發力的履職作業,展現著新時代政協的良好形象……
翻開2023年的履職答卷,厚重、充實、有為,成為大荔縣政協及其常委會工作的最美底色。
一年來,在縣委的堅強領導和渭南市政協的有力指導下,大荔縣政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縣第十七次黨代會和縣委十七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全縣中心工作,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奮力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大荔縣政協第十五屆二次會議召開
堅定政治領航 在學思踐悟中筑牢思想基礎
一年來,大荔縣政協及其常委會始終把旗幟鮮明講政治作為政協工作的首位要求,牢牢把握人民政協是黨領導的政治組織定位,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夯實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履職始終。落實“第一議題”制度,組織委員和機關干部認真學習“政協篇”、貫通學習“陜西篇”、跟進學習“最新篇”,全年開展黨組理論中心學習組會議專題學習9次、常委會議集中學習5次、班子成員深入界別宣講16場次、機關干部研討學習29場次,舉辦政協講堂6期,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委員和機關干部堅定理想信念、指導履職實踐的看家本領,轉化為界別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切實擔負起黨對政協工作領導的政治責任,先后制定40項履職措施助推省委“三個年”活動和縣委“七個專項工作”落地落細。主動就常委會工作報告、全體會議、年度協商視察計劃等重大事項向縣委請示報告6次,邀請黨政領導參加協商調研等重要履職活動9次,確保政協工作始終與縣委方向一致、目標一致、步調一致。
把開展主題教育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倡導“沉浸式”學思踐悟,組織開展講授專題黨課、紅色基地現場教學、委員工作室宣講等形式的學習活動13場次,在春風化雨中把“基本原理”變為“生動道理”。班子成員帶頭“四下基層”,深入聯系街鎮、服務包聯項目、走訪重點企業、督導包聯路段20余次。政協黨組深挖正反典型案例2個,梳理并整改問題5個,推動建章立制2項,形成學習調研文章16篇,轉化具體措施10條,開展傳染病防治宣講、燃氣安全協商、紅蘿卜產業調研等實踐活動9場次,促進主題教育政治味更濃、政協味更強、實干味更足。
把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落到實處。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努力發揮政協黨建在強引領、促履職、聚共識、帶隊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黨組會議每月聽取班子成員重點工作完成情況通報,每季度專題研究黨的建設相關工作,每半年聽取1次機關“三重一大”事項和黨建、黨風廉政建設、意識形態工作匯報,堅持黨建工作與履職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不斷完善組織網絡,促進黨建與履職雙向賦能,推動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兩個全覆蓋”從“有形”向“有效”深化,進一步鞏固了以黨建強政治、帶隊伍、促履職、增團結的生動局面。
大荔縣政協十五屆二次會議召開提案辦理工作座談會
堅持服務中心 在助力發展中展現擔當作為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政協協商議政、建言資政的重要原則,也是政協組織發揮作用、有所作為的關鍵所在。一年來,大荔縣政協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深化落實“雙輪驅動”“三個率先”等戰略部署,深入開展協商、廣泛議政,建言獻策、聚智聚力,切實做到縣委的任務推進到哪里,政協工作就跟進到哪里。以“高言值”展現政協新作為,努力在大荔縣發展大局中發出政協好聲音、作出政協新貢獻。
緊扣黨政關切協商議政。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高質量項目推進、營商環境突破、招商引資競賽、實體經濟振興等中心工作,制定實施6大類21項協商視察計劃。專門就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實施生態建設行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等召開常委會議協商5次,提出“探索推行飛地經濟”“優化園區公交線路”等20余條具體建議,工信、交通等職能部門第一時間吸納落實。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非遺傳承、醫保改革等課題進行主席會議協商、月度座談協商7次,提出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加大非遺傳承人培養、加快分值付費改革等9條破解之策,為指導性政策文件制定提供參考。以品質城市建設為主題,召開專題聯席協商會議,組織委員圍繞背街小巷、斷頭路、問題樓盤等“堵點難點”深度調研,打造城市文化亮點、推進城區主要入口提升改造、實施排水管網項目等5條建議得到相關部門重視采納。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召開縣政府、縣政協聯席協商會議,16個政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和政協各專委會主任、部分委員進行了深入協商交流,一些意見建議已經吸納進政府的相關工作之中。
瞄準重點工作深入調研。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批示的重點提案為抓手,組建主席會議成員牽頭負責的工作專班,圍繞“堅持工業強縣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助力項目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等7個專題開展系列調研,先后走訪34家民營企業、組織協商座談會12次,宣傳政策、了解情況,征求意見、提出建議,并將征集的企業具體需求及時轉交相關部門協調解決,有力推動黨政決策部署落實見效。堅持發現問題、分析研判、科學建言環環相扣,有針對性地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農村養老服務體系、農文旅融合發展等進行調研9次,形成了“大荔縣和美鄉村建設的實踐與思考”等6篇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調研報告,不斷增強議政建言“靶向性”,有效提高協商資政“含金量”。持續關注“大荔冬棗”首位產業,組織專家團隊就棚體改造、水肥一體、病蟲綠色防控等現場“把脈問診”,專題召開設施農業提檔升級座談會,就強化質量安全監管等協商討論,助力實現“農業興縣”目標。
圍繞民生福祉強化監督。通過實地視察、聽取匯報、查看資料、走訪群眾、現場點評等方式,全面了解排水供氣供熱管網工程、東府小學和東府幼兒園建設、縣醫院傳染病區建成投用等重點民生實事項目進展情況,就加快項目落地實施提出意見建議。充分發揮提案服務民生的重要作用,全年審查立案155件,將加強城市道路建設、地下水資源保護、滿足人民群眾就醫需求等30件民生提案列為重點提案。搭建“提辦督”三方協商互動平臺,大量建言成果得到及時轉化,提案辦復率達到100%。聚焦生態環境保護等重要工作開展帶案視察4次,推動提案辦理由辦結向辦實轉變。74人次委員參加義務教育招生、停車位收費、污水處理費定價等聽證評議活動,有效履行監督職責。緊盯企業幫扶紓困、消防車通道管理、農村污水治理等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編報《社情民意信息專刊》11期,架起了政情與民意的溝通橋梁。
發揮獨特優勢凝聚共識。廣大委員以“委員活動日”為依托,每月常態化下沉基層,向界別群眾宣傳政策、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在小區休閑廣場等場所精心打造“書香政協”文化長廊和宣傳欄63處,帶動社會各界感悟、認同、弘揚正能量,持續助力“書香大荔”建設。精心策劃舉辦了人民政協“同心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知識競賽,引導政協委員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建成大美大荔實現共同富裕”目標上來。民革“緬懷革命先烈 培養愛國情懷”教育實踐、民盟“守護群眾健康,推動鄉村振興”專家義診、民建“農技服務”特色品牌,工商聯“民企聚愛成溪·情潤同州桃李”金秋助學等活動各具特色、振奮人心,最大限度凝聚共識、形成合力。以“大荔三河文化”為主題,遵循“親歷、親見、親聞”原則,編輯出版《棗鄉大荔》《美食大荔》文史資料,完成《歷代詠大荔古詩詞曲賦》組稿、審稿工作,發掘整理農耕、沙苑、水文等稿件75篇15萬余字,充分發揮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作用。“大荔政協”公眾號全年推送圖文信息263期、1578篇,閱讀人數突破20萬人次。在《人民政協報》《陜西日報》《各界導報》等中省媒體刊發宣傳報道78篇,數量為歷年之最。先后赴楊凌、西安、深圳、沭陽等地開展招商考察、推介宣傳活動4次,接待省市政協和巴彥淖爾、麟游、黃龍、武功等兄弟縣(市)政協來大荔學習交流9批70人次,擴大了大荔影響力、提升了大荔美譽度。
大荔縣政協十五委員會委員履職能力提升培訓班開班
堅持守正創新 在打造特色中激發工作新活力
守正創新是政協工作的不竭動力和活力之源。持續的銳意創新,不僅使政治協商更加大眾化、經常化,而且讓大荔政協工作更加生機勃勃、高效務實,為奏響新時代團結與民主旋律提供了新途徑。一年來,大荔縣政協始終把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堅持以創新謀發展、促提升、求突破,主動適應新時代政協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推動政協工作取得新成效、邁上新臺階。
健全制度機制體系。以規范履職方式、推動提質增效為著力點,制定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調查研究工作的實施意見》,做實做細“說得對”的第一道工序。研究制定委員下沉基層參與基層協商等3個文件,全面規范“議得好”的制度程序。修訂提案審查工作細則等4項規則,有效理順“提得出”的建言渠道。縣委辦、縣政府辦聯合印發《大荔縣政協各專門委員會與縣級有關部門對口聯系制度》,完善提升機關工作5項制度,著力強化“做得實”的保障效能,促進政協工作動起來、緊起來、實起來。
創新搭建協商平臺。遵循“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著辦”原則,堅持“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協搭臺、各方參與、服務群眾”的總體思路,在全縣17個鎮(街道)搭建了協商議事平臺、打造了25個村級協商議事室示范點,實現了縣、鎮、村三級協商體系全覆蓋。通過“以點帶面、示范引領”方式,分片區舉辦5次現場觀摩活動,探索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小區庭院等議事方式,真正把協商民主的觸角延伸到了居民群眾家門口。先后召開政協協理員培訓會議6次、協商議事會成員專題培訓會32場次,參會人數達800多人次;指導示范點開展協商議事活動88場次,解決了巷道停車不規范、田間排水難、農產品銷售難、生產道路破損、馬路邊占道經營等群眾反映強烈問題29件。《人民政協報》《陜西日報》等中省媒體對“冬棗棚里來了政協委員”“村里有事好商量”工作進行報道宣傳。
強化兩支隊伍建設。精心編印10萬余字的《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學習資料》,舉辦從涵養“三氣”談培育政協氣質、高質量文史工作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新時代人民政協提案工作提質增效3場專題講座和社情民意信息等2場實務輔導,幫助委員當好政協人、說好政協話、做好政協事。專題聽取政協常委述職和委員工作室履職匯報,拍攝展播委員風采9期,評選表彰優秀政協委員20人、優秀提案人10名,充分激發了委員履職熱情。完善委員履職檔案管理,召開委員履職情況通報會,創新建立委員履職提醒告知書制度,有力強化了委員責任擔當。先后組織22名機關干部6次赴省市政協及臨渭、華陰等地學習交流,借鑒協商活動、界別工作、文史資料等先進經驗。制定模范機關建設實施方案,常態化開展機關干部讀書學習、業務培訓、履職比拼,著力建設“政治過硬、學習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模范機關。推行“周例會、月調度、季總結”機制,進一步優化辦文、辦會、辦事的工作流程,專委會基礎作用和機關服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大荔縣政協協理員示范點現場會暨“”協商荔好”品牌建設推進會
推進整體協同聯動。主動加強與上級政協密切溝通,“協商荔好”品牌建設得到省市政協主要領導肯定認可;田間地頭協商議事等16項工作被市政協認定為“創爭出”工作,位列全市第一方陣。19個界別256名委員以委員工作室為載體,以“大美大荔·委員建功”和“履職‘五個一’爭當‘五個表率’”活動為抓手,發揮界別特色和專長優勢,開展農技指導、高考護航、愛心捐贈、助農銷售等形式多樣的活動200多場次,用心用情打造了黨委政府的好幫手、人民群眾的連心橋、委員履職的大平臺。各鎮(街道)政協學習組帶領學習組成員和301名政協協理員,以“協商荔好”品牌建設為契機,廣泛開展基層協商議事活動,認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讓群眾充分感受到“政協是個商量事的好地方”“政協委員就在身邊”。
時間鐫刻政協初心,實干書寫精彩華章。回首過去的一年,廣大委員滿懷豪情投身大荔高質量發展的火熱實踐,把握大局大勢,積極履行責任,在服務大局上下真功夫,在建言資政上下硬功夫,在履職為民上下細功夫,全年參與履職活動2000多人次,委員參與率達70%,展現了新時代政協委員的亮麗風采,交出了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優異答卷!知大局、顧大局、為大局成為了最亮麗的風采,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成為了最過硬的素質,聽民聲、解民憂、暖民心成為最貼切的形象。
征程萬里風正勁,奮楫揚帆啟新程。新的一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大荔縣政協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作為“綱”和“魂”,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落實縣委十七屆六次全會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持續推進“六個政協”“模范機關”建設,深化提升“協商荔好”品牌,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聚焦“雙輪驅動”“三個率先”,聚力“七個專項工作”,圍繞做優做強“一線一園一區一谷”重要支撐,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全面推動政協工作提質增效,為大荔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