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陜縣政協切實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于政協工作全過程,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促進政協履職,更好發揮法治對政協各項工作的引領保障作用,加強法治政協建設,續寫政協履職新答卷。
在“微課堂”上講法。持續拓展普法思路,縣政協自培育“五微”工作機制以來,將法治工作與五微機制相融合,從政治上著眼,從法治上著力,深入推進“八五”普法和法律八進工作。在第11期微課堂上,由縣政協社法環資委主講的“關于學習《環境保護法》的幾點認識”得到了縣政協主要領導的現場點評與肯定。在日常工作中緊緊圍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將《環境保護法》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運用到“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中。結合《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學習,調研撰寫了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報告、提升干部作風能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專題民主監督的報告,為寧陜縣建設生態經濟強縣、建成一流生態旅游目的地貢獻了政協智慧和力量。
在“電影院”里悟法。不斷創新普法方式,縣政協抓住2024年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的契機,一場別開生面的普法教育活動在電影院里開展,組織近百名委員觀看了《第十二條》。“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我們辦的不是案子,是別人的人生”“法律是讓壞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等話語讓人記憶深刻,也成為委員們會場休息、茶余飯后討論的熱門話題。《第二十條》既是一部以法律題材為背景的電影,結合現實生活深入挖掘了刑法第二十條,折射了正當防衛條款的內涵與外延,也是一部生動展示人性、家庭、社會與正義之間關系的作品。影片通過劇情人物刻畫和扣人心弦的情節,讓委員們在蘊含法治立場和情感上產生共鳴引人深思,在全縣委員中營造了法治信仰、法治精神、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的良好氛圍。
在“微協商”中用法。切實增強普法實效,微協商在寧陜縣政協已常態化,縣政協準確把握“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內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盯老百姓急難愁盼的問題積極開展微協商,充分體現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的價值導向。以《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為依據,先后開展城鄉道路安全隱患、路標路牌、小區物業管理等方面的微協商10余次、提案建議10余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5條、讓微協商廣接地氣,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識、匯集力量,建言獻策。在“有事好商量”中展現柔性監督,在協商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上彰顯政治監督,在協商閉環管理上體現政協擔當。讓廣大人民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政協委員就在身邊、感受到人民政協始終與人民同行,真正做到協商于民、協商為民,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實習記者 龐浩楠 通訊員 楊繼斌 記者 唐冰)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