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王嘉寅
現如今,數字經濟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陜西省“兩會”即將召開,最近這段時間,陜西省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王嘉寅一直在打磨著自己的建議。“今年的陜西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我準備的建議有兩個,都是圍繞數字經濟展開的。”王嘉寅說。
在過去一年的履職調研中,王嘉寅發現一些新興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存在中試基地覆蓋不足,建設相對滯后的問題。
“中試是把處在試制階段的新產品轉化到生產過程的過渡性試驗,是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關鍵環節,是構建創新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王嘉寅介紹說,近年來,陜西在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生物醫療等領域積累了大量數據。“但在開放共享過程中,數據質量雖然上去了,卻缺少數字產業化的平臺,這是我們急需解決的難題。”
“陜西可否著手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試平臺?通過政府主導推動、企業與科研院校共同參與,使科研成果通過中試基地驗證、熟化、落地。”王嘉寅建議,要加強服務“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基地建設,特別是在質量控制方面,既要關注數據質量,更要關注軟件質量。
王嘉寅認為,加強服務“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基地建設,可以快速實現重點產品突破、重點產業集群全覆蓋,促進陜西在創新驅動、產業升級中走在全國前列,為陜西高質量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與此同時,生物醫藥產業的數據管理也是王嘉寅這些年深耕的領域。“長期以來,西方學者以西方患者的生物信息測得的診斷數據作為研究標準,對于中國學者來說,就會存在人種、人群等研究數據偏差,可能會誤導臨床決策。”王嘉寅表示。
對此,在今年陜西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王嘉寅還將提出以數字化賦能為抓手,推進面向多地區、多人群的精準醫療服務和全周期疾病管理的建議。“比如,加強癌癥的早篩早診和全周期數據采集,鼓勵結合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精準定位適用陜西人群的基因組特征篩查診療標準。”王嘉寅說。(記者 蘇靜萌 楊晏寧)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