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青委員 記者 馮倩楠 攝
□ 記者 馮倩楠 實習記者 楊小妹
“新質生產力”是2024年的超高頻詞匯。這一年,陜西以數智化賦能,跑出科技創新加速度,推動產業創新,因地制宜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針對我省新質生產力“成績單”,委員如何看?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據省科技廳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陜西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72.2%,比去年提高0.48個百分點。“從2023年初開始,陜西集全省之力調動組織各級有關部門支持科創、投資科創,兩年時間,我們形成了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投資生態,吸引更多投資機構集聚成勢,也招引了一批省外知名投資機構和CVC(產業鏈投資機構)接力參投,為陜西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投資人,省政協委員、和翎同行(西安)私募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長田青青對陜西科創生態優化感受極為明顯:“尤其可貴的是,省內的投資機構逐漸在國內各大排行榜上有名,進一步增加了陜西科創投資的對外影響,更多科創企業陸續登陸資本市場,享受到了更好的融資政策和資源,把企業發展的路走得更寬了。”
經常接觸科技型中小企業,田青青認為,目前我省部分科技型中小企業存在過于樂觀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對市場認知不足和人才構成不完備上。“市場是激烈的,有的企業對自己的技術盲目自信,但市場不會承擔過分高溢價的技術,要想‘殺出重圍’,成為有影響力和能持續盈利的公司,科技型企業創始人要加強對市場化、資本化的理解,企業的核心隊伍里也要配備金融人才和市場專業人才。”
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問題,田青青建議,企業端要從市場需求出發,明確研發需求,政府應鼓勵更多CVC參與到科技成果轉化環節。“總之,以市場和訂單為需求的創新研發才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