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無人駕駛快遞車滿載貨物來回穿梭;實驗室里,芯片檢測機器人正在進行無損檢測;生產線上,AI視覺系統正在對汽車裝配進行全身“體檢”……去年以來,西安科技企業創新活力不斷激發,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西安正搶抓未來產業賽道,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今年的春節晚會上,人形機器人用協調的舞步甩著花手絹強勢“出圈”。在西安,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同樣引人注目。走進陜西偉景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測試車間,一款穿著防寒服、身高170厘米的雙足智能人形機器人“曉唯”讓大家眼前一亮。
從外形上看,這款人形機器人擁有與人類相似的身高比例,兩條修長且靈活的腿部,能夠做出各種自然的行走動作。它的肩部、肘部、膝部也模擬人類關節的結構設計,能夠活動自如。“‘曉唯’靈巧的雙手有18個關節、9個自由度,能夠精準流暢地執行抓、取、握、放等復雜動作。手臂末端可以負重5公斤,定位重復精度達到國內外先進技術水平。”偉景科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手眼伺服系統的加持下,“曉唯”能手眼協調地完成靈活抓取、握持和搬運等動作。
除了人形機器人,球形機器人、六足機器人、四足機器人、腹腔鏡機器人、清潔機器人……更多應用場景的機器人在西安層出不窮。去年,在西安舉辦的陜西省機器人產業對接大會上,30多家機器人產業鏈重點企業展示了百余件創新產品,我省機器人產業被納入省級34條重點產業鏈,涵蓋了從整機制造到減速器、微電機、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制造企業。對接大會上,西安市碑林區獲批建設秦創原機器人產業創新聚集區,將積極搭建體系化機器人技術創新平臺和產業創新平臺,實現機器人產業聚鏈成群。
前瞻性布局未來產業,是進入新發展階段、加快構建新的發展格局的客觀需要,也是培育新興產業,加快科技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
著眼布局未來產業,西安多點開花。高新區加速推進光子產業創新聚集區建設,已形成光子制造、光子芯片、光子傳感等產業集群;經開區依托新材料產業創新聚集區,著力搭建“新材料陜西實驗室+孵化器+產業園區+專項基金+省市區支持政策”的五位一體產業創新體系;西咸新區涇河新城初步形成覆蓋氫能產業鏈上中下游各環節的全產業鏈發展生態……
針對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重點產業,去年我市實施產業鏈技術攻關110個,印發《西安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構建“3+2+N”未來產業空間格局,明確6大方向24個細分領域,從“新興產業未來化、未來技術產業化”兩個路徑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一系列舉措的實施,展現出西安在布局未來產業方面的堅定決心。一個多元化的未來產業體系將為西安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記者 關穎)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