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展開調研協商監督;緊盯全縣各部門和窗口單位實施派駐民主監督;聚焦縣上四大名城建設和“五個年”活動開展專項監督……選題準、目標清、內容實,“監”到了點子上,“督”到了關鍵處。近日,商南縣政協的一張“小表格”,引發政協委員們的極大關注。
這張被廣泛關注的“小表格”,正是《商南縣政協2025年民主監督計劃表》。其實,民主監督計劃對商南縣政協而言并不陌生,這得益于商南縣十屆政協以來在創新民主監督方式、完善民主監督機制等方面的積極實踐和有益探索。
商南縣十屆政協以來,堅持把開展好民主監督作為每年政協工作的重頭戲和硬任務,精心制定民主監督計劃,充分調動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中的力量,聚焦全縣重要決策執行、重大改革舉措、重點項目建設和民生工程實施等扎實開展專題監督,對政府各組成部門實施派駐監督,做到“有計劃、有隊伍、有平臺、有成效”,展現了新時代民主監督的新氣象,在實踐中促進專項監督機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通過有組織、有計劃、有秩序的監督活動,變‘隔靴搔癢’為‘精準點穴’,一方面使民主監督的質量、效果都得到有效提升,擴大了政協民主監督的社會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強化了委員的政治責任和擔當精神。”商南縣政協主席張賢慧說。
每年伊始,商南縣政協根據監督選題成立由主席任組長、分管副主席和選題工作相關的委員組成的監督小組,把摸實情、聽真話作為基本要求,力求精準“解剖麻雀”,不大而化之;把出成果作為核心價值,定期編報《建議案》,力求靶向治療,開出“政協藥方”;選取黨政關心、社會關注的事項開展小微監督和上門評議等,實現以督促辦、以評促改,防止流于紙上、止于批示。
“結合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和被監督單位中心工作,精心選擇監督課題,變全面監督為重點監督,實現從形式監督到實質監督。我們委員明顯感到監督實效提升了,我們的干勁也更足了……”商南縣政協派駐科教體局民主監督員張國祥自豪地說。
商南縣十屆政協開局以來,先后制定《開展農村集鎮污水處理建設情況專題調研監督工作方案》《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題調研監督工作方案》等文件,圍繞教育“雙減”、退休人員工資的及時轉接發放等民生實事,分別成立民主監督小組,協力辦好黨政關心的大事和人民群眾牽腸掛肚的“關鍵小事”,為商南縣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很多“金點子”和“硬招數”,也贏得了被監督單位的尊重和社會的廣泛贊譽。(記者 王斌 通訊員 董明華)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