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白小芳 記者 賀鵬飛
群賢畢至謀良策,少長咸集繪新篇。5月13日,延長縣政協十屆五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委員們立足本職和深入調研,圍繞和美鄉村建設、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殘疾人事業發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沿黃傳統村落保護等熱點話題建言獻策,為助力延長高質量發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不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要求,更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延長縣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在組織建設、產業發展、環境整治、鄉村治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縣政協常委武隆昀指出,與浙江相比,延長縣在生態、人口、文化等方面差異顯著;村級黨組織帶富能力弱,黨員和村級組織成員老化,推動鄉村振興能力不足;村級經濟聯合社經營模式單一,未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管理,聯農、帶農成效有待提高;產業管理水平低,品牌影響力弱,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基礎設施薄弱,道路損壞嚴重。
針對這些問題,武隆昀建議,抓班子強隊伍,強化黨的組織建設,增強村黨組織的領導力、引領力、組織力和號召力,因地制宜確定發展思路;抓示范強引領,因村施策建設示范村,確立農民主體地位,多元化發展村集體經濟;抓品質強市場,做強做優做大蘋果產業,發展特色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打造新型農民隊伍,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抓建設強管護,提高地方道路建設和維護水平;抓鄉風強治理,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機制,加強法治宣傳教育。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意義重大。近年來,受學業、家庭、社會等壓力影響,青少年心理問題愈發突出。縣政協委員趙紅梅指出,青少年普遍存在自我認同困惑,對自己的身份、價值觀和未來方向感到迷茫,導致自卑;網絡成癮現象嚴重,影響學業、社交和健康;焦慮與抑郁情緒常見,社交障礙與厭學問題突出。此外,期待過高、缺乏情感交流、單親家庭以及教育方式單一,也是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趙紅梅建議,建立心理篩查與干預機制,定期篩查青少年心理問題,建立心理高危學生網上巡查機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將其融入學校日常教學,配備專業心理教師,構建心理評估體系;加強家庭教育指導,開展家長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構建和諧親子關系;營造健康的社會環境,推進友好型城市建設;整合社會資源,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建立心理咨詢求助便捷平臺。
殘疾人是社會弱勢群體,關愛和扶助殘疾人是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縣政協委員劉延平認為,近年來,延長縣殘疾人事業雖取得一定成績,但與殘疾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仍有差距。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殘疾人因文化水平低、技能缺乏和社會偏見,造成就業創業難;救助保障水平低,救助覆蓋范圍有限,無法滿足殘疾人康復醫療需求;教育和康復場所薄弱,無障礙設施建設不完善;法律法規宣傳不到位,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還有不足。
為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劉延平建議,優化就業創業政策,提高殘疾人就業扶持水平,完善促進就業制度,開展就業援助行動,推行專業化、職業化技能培訓,為殘疾人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就業支持。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擴大救助覆蓋面,提高救助標準,確保殘疾人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實現同步脫貧。普及殘疾人義務教育,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解決教育薄弱問題。強化公民道德宣傳,增強公民對無障礙設施保護的意識,加強無障礙設施管理,為殘疾人出行提供便利。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扶殘助殘的良好氛圍,讓殘疾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尊重。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是當前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的有效途徑。縣政協委員蘇延梅表示,目前,延長縣存在醫療衛生資源分布不均,城鄉醫療服務水平差距較大,村級醫療服務能力薄弱,縣級醫院優質醫療資源未能有效下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短缺等問題。
蘇延梅建議,強化組織管理架構頂層設計,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成立縣域醫共體管理委員會,確立理事會、監事會等治理機構;加強資源整合,實行人員統籌管理,合理調配醫護人員;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明確各級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制定統一的醫療質量標準和診療規范;推進信息化建設,打造縣域醫療衛生信息平臺,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完善醫保支付機制,調整醫保報銷政策,引導患者在縣域內就診。
沿黃傳統村落是黃河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傳承黃河文化的重要載體。縣政協委員白全安表示,隨著時間推移和社會發展,沿黃傳統村落人口銳減導致文化流失、舊建筑被拆除、自然侵襲嚴重等問題。
白全安建議,全方位收集、整理文物資源和民俗文化,將沿黃傳統村落保護開發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改善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保護;堅持歷史與現代結合,對特色突出的傳統村落進行重點項目策劃,發展文旅產業和生態觀光農業;將沿黃傳統村落推介宣傳納入地方宣傳和文旅工作重點,舉辦活動提高知名度,組織整理出版相關書籍,建設民間博物館、村史館,講好黃河文化故事。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