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龐浩楠 通訊員 翁軍 劉敏 記者 唐冰)日前,漢濱區政協工商聯界別委員工作室深入瀛湖鎮三星村,察旱情、了墑情、解民情,提出因地制宜謀劃興建一座蓄水庫(水廠)的社情民意建議,旨在緩解鄰近 2000余名群眾吃水難、灌溉難的“水愁”。
安康遭遇這場近60年一遇的大旱,導致被譽為“西北千島湖”的瀛湖水位持續下降,附近山巒水源枯竭,土壤干裂,玉米苗蔫頭耷腦地蜷縮在田間,茶葉卷曲發脆,枇杷樹的果實因缺水而干癟,減產已成定局。
鎮上動員一切力量全力抗旱,每日派車逐村逐戶“送水”,確保村民基本生活用水不斷供。但面對干涸的農田,送水車的水量不足。站在田埂上的農戶們,望著皸裂的土地和枯萎的莊稼,滿面愁容,缺水如巨石般壓在心頭。
區政協委員李曉紅在走訪過程中,敏銳地發現了當地群眾面臨的缺水難題,第一時間將情況反饋至委員工作室。工作室召集人迅速行動,立即聯系民宗辦負責同志和相關委員,依托“六進六促”工作機制,組織力量深入一線開展實地調研。在三星村村委會,調研組與村干部進行面對面座談,認真傾聽并詳細記錄下一條條來自基層的真實訴求;走進田間地頭,委員們俯身蹲下,親手測量土壤板結程度,直觀了解旱情影響;同時深入農戶家中走訪,耐心傾聽村民們在抗旱保收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和對解決問題的殷切期盼。
經實地勘察,發現三星村三組地勢高、匯水條件好,若在此修建蓄水庫(水廠),從瀛湖鋪設 1000米直線距離的管道抽水,不僅能在旱季保障村民生活用水,還能通過科學調配,滿足周邊村落的生產灌溉需求。
此前,還是 40°C的酷暑,而就在委員們“六進”入村開展調研之際,天空中突然飄起細雨。村民望著陰雨綿綿的甘霖,露出久違的笑容。這場“及時雨”不僅滋潤了干裂的農田,更讓委員們堅定了建設水廠的決心——只有打造“永不干涸的生命之源”,構建起完善的水利基礎設施,才能徹底破解季節性缺水困局,為當地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筑牢根基。
目前,委員工作室正在加速醞釀科學可行興建水廠建設社情民意信息,通過多方渠道積極呼吁,力求早日為瀛湖之巔筑起一道穩固的“水防線”,讓“水愁”變“水暢”,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