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韓璋 通訊員 錢荔 記者 樊星
就業是民生之本,關乎千家萬戶。5月22日,大荔縣政協副主席李耀武帶領部分委員,圍繞“全縣持續完善就業服務體系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工作”開展專題調研。
從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的實訓課堂到醫院的繁忙走廊,再到零工市場的招聘攤位,委員們與群眾面對面交流,詳細了解就業現狀和實際困難,傾聽大家的心聲。
“咱大荔冬棗甜透全國,黃花菜香飄萬里,這就是天然的‘金字招牌’。”在大荔縣華鑫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旁聽電商運營課的宮敏委員說,可以通過開設“土特產營銷實戰班”,把龍頭企業的帶貨能手請來講課,讓鄉親們結業就能吃上“電商飯”,讓大荔特產走進千家萬戶。
走進宏印醫院,空氣中彌漫著消毒水的特殊氣味,醫護人員步履匆匆。針對護理人才短缺問題,王向陽委員建議:“要充分發揮西安、渭南醫學資源優勢,搭建‘校院直通車’,通過定向培養方式,為大荔輸送護理人才。同時,可通過設立‘白衣天使激勵金’,提高相應保障,讓醫護人員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關懷。”
在大荔縣零工市場,不少求職者咨詢企業用人情況。員建龍委員在詳細了解零工市場運營模式后建議,盡快搭建線上“零工超市”,利用互聯網技術,讓找活、談價、結賬等流程在手機上就能完成,并聯合司法部門設立“維權驛站”,保障打零工群體的合法權益。
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委員們聽取了大荔縣人社局相關情況匯報。代東娥委員說,小微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應構建“政策扶持+金融支持+要素保障”三位一體服務體系,通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盤活閑置廠房資源,助力企業輕裝上陣、擴大用工規模。
李艷紅委員建議,應從兜底保障出發,建立困難群體就業動態監測機制,依托大數據精準識別就業困難人員,量身定制“崗位推介+技能培訓+心理疏導”幫扶方案,確保“弱有所扶、困有所助”。
“要以特色產業為紐帶,打造‘合作社+農戶+企業’就業共同體,讓鄉親們實現‘從田間到車間’的身份轉變,讓他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程春寧委員說。
李耀武表示,要以工匠精神深耕特色產業沃土,依托冬棗、黃花菜等產業鏈條,向精深加工、品牌營銷、數字電商等領域深度延伸,依托豐圖義倉的歷史文化價值,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引擎,讓大荔成為近者悅、遠者來的創業熱土和就業高地。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