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江宏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人民政協要“發揚優良傳統,牢記政治責任,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廣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近年來,黃龍縣政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圍繞黃龍“1332”工作布局,聚焦縣政協“1543”工作任務,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黃龍實踐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聚焦團結主題 廣泛凝聚委員共識
提高政治站位,突出雙向發力,發揮優勢作用,畫好團結同心圓,凝聚最強向心力,疊加奮斗正能量,夯實團結奮斗的共同政治基礎。
突出政治理論學習。健全完善經常性理論學習體系,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依托黨組會議、主席會議、常委會會議,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委員統一思想、統一行動,切實做到“兩個維護”。
常態組織委員讀書。創新委員讀書活動機制,打破界別限制,提高委員學習履職實效,將縣政協13個界別劃分為5個學習活動小組,以學習活動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同時,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讀書學習方式:線下采取會議專題學習,讓重要理論深入人心;線上采取推送資料學習,重點學習關鍵內容。此外,定期組織開展研討交流活動,錄制委員“微講堂”。
落實“雙走進”制度。密切與社會各界人士聯系,有序安排各界人士參加政協重要會議和“委員活動日”“主席接待日”等活動,積極為他們在政協平臺協商議政、發揮作用創造條件。今年以來,縣政協常態化開展“走進政協”公眾開放日活動,引導群眾、學生代表走進政協、了解政協。
大力開展宣傳工作。錄制委員“微講堂”8期,編輯電子期刊16期,依托“黃龍政協”微信公眾號發布工作動態327條,在省、市媒體刊發稿件158篇,編輯出版第十輯文史資料《黃龍農業產業發展紀實》。
聚焦民主主題 創新建言資政方式
圍繞助力建設生態經濟強縣目標,抓好政協重點工作,大膽創新,積極探索,進一步完善機制、細化措施,提升工作質效。
持續打造特色委員工作室(站)。按照“專委會牽頭、界別為依托、委員是主體”的原則,對全縣7個鄉鎮委員工作站和6個委員工作室分類指導、“個性化定制”,使每個工作室(站)形成各自特色,構建起“一室一亮點、一站一特色”的多維履職體系。
積極反映社情民意。為全縣47個行政村各聘任1名信息員,為縣城聘任7名特邀信息員,壓實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責任,健全完善信息收集報送、評選表彰等工作機制,有效提升信息質量。截至5月底,共收集報送社情民意信息66條,編發縣政協《社情民意快報》4期,上報省政協26條,其中,《關于勞動教育“走過場現象需警惕”》《“寵物經濟”繁榮背后亟需規范》《強化廢舊紡織品回收工作、推動資源循環與綠色發展》3篇社情民意信息被省政協辦公廳采用。
充分發揮專委會支點作用。增強專委會工作計劃性,及時制定并公布年度工作計劃,引導委員結合自身專業特長、興趣愛好申報履職項目,把那些真正懂行的專業人士聚集到一起,形成專業力量,打造專委會“一委一品”特色工作模式。
打造“政”企“協”手委員公益助農直播活動品牌。在去年“政協委員公益助農直播”活動基礎上,總結經驗,創新工作方法,攜手助農企業推出“政”企“協”手公益助農直播活動。今年以來,縣政協共開展直播活動13場,吸引21萬粉絲圍觀,銷售農產品6343單,銷售額達28.14萬元,贏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
開展“委員旅游推介”活動。政協聯系面廣,文旅界別委員更是人才濟濟,縣政協以此為優勢,以文旅融合為主攻方向,成立了“政協委員旅游宣傳小分隊”,充分發揮委員自身優勢,助力黃龍旅游宣傳工作提質增效。
積極推進“基層一線微協商”。由主席會議成員帶隊、專委會牽頭,組織委員開展“微協商”,讓委員直接到基層一線去協商辦事,高效解決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去年以來,共開展“微協商”18次,幫助群眾解決農資產品短缺、中醫藥實用技術推廣不足等問題。
“委員工作室+專家委員”,夯實履職基礎。農業經濟聯合界別委員工作室聘請12名農業領域專業人才,成立縣政協“農業產業專家服務隊”,開展“委員攜手專家助春耕”“委員送技助春耕”“專家下鄉傳農技”等活動,借助“外腦”建立具有專業水平、富有政協特色的專委會智庫隊伍。
加強自身建設 不斷提升履職能力
加強自身建設是政協機關的第一責任,需以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以完善制度體系強化履職規范,以錘煉嚴實作風樹牢擔當導向。
建立健全經常性學習機制。常態化推進委員學習工作,提升委員政治把握、調查研究、合作共事的能力,熟練運用提案、調研視察、大會發言、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職形式,宣傳黨的政策,反映群眾訴求,凝聚民心民智。
完善落實考核激勵機制。開展“五個一、比作為”活動,注重用制度規范委員履職行為,強化聯絡聯系,創新日常管理,健全履職考核激勵機制,通過有效的激勵約束措施,激發委員履職的積極性、主動性。
搭建完善適合專委會工作特點的履職平臺。建立“一周一學一分享”“他山之石”季度交流等常態化學習機制,定期組織開展學習交流活動,推動專委會發揮“專”的特色、提升“專”的本領,創建“一委一品”工作品牌。
加強機關年輕干部培養。統籌謀劃機關年輕干部的培養、鍛煉和使用,打破委辦界限,盤活年輕干部資源和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兼顧專業特長與“人崗適配”原則,精準謀劃年輕干部培養有效舉措。通過綜合培養、全面鍛煉提升年輕干部綜合工作素養,讓他們具備提筆能寫、開口能說、遇事能干的過硬能力。
進一步提高政協黨的建設工作質量。擰緊黨建責任鏈條,以更高標準提升政協黨的建設工作質效,一以貫之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持續加強紀律作風建設,深入推進“講政治、守紀律、精服務、善團結、重實效”的清廉機關、模范機關建設,以黨的建設推進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黃龍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