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寇靜 通訊員 楊柳
為發揮資源稟賦優勢,搶抓新媒體發展紅利,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7月15日,洛南縣政協召開十屆十四次常委會會議,與會政協委員、相關部門負責人、行業代表圍繞“新媒體賦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議題積極協商建言。
為開好此次會議,會前洛南縣政協成立調研組,深入新媒人羅嬋直播室、四皓街道柳林社區、縣便民服務中心和縣洛味緣電商中心進行實地考察,了解電商直播帶貨、依托新媒體開展基層社會治理和數字化便民服務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洛南縣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縣域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領域,年電子商務銷售額達4.99億元、農產品銷售額達1.92億元,帶動就業人數逾千人。
“看到機遇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新媒體賦能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諸多挑戰。”洛南縣副縣長王志博說,目前縣域新媒體人才匱乏、品牌推廣和市場拓展意識不強、物流配送體系存在短板,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媒體電商業務的發展。
人才是新媒體發展的核心要素。調研組建議,要構建“引育用留”全鏈條人才培育工作機制,與高校、新媒體集團合作,定向培養適合縣域發展的新媒體人才;建立縣域新媒體專家庫,聘請行業專家、平臺負責人等擔任顧問,提供智力支持;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落實創業扶持和流量補貼政策,加強對本地農民和企業員工的新媒體技能培訓,讓更多人參與到新媒體助力縣域經濟發展的實踐中來。
“2024年,我們累計組織企業參與第六屆雙品網購節等大型活動20余場次,參與企業達300余家,進一步拓寬了縣域農特產品銷售渠道,提升了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洛南縣國資委副主任常崢嶸表示,將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類知名電商展會、展銷、選品活動,繼續探索跨境電商發展新模式。
洛南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盧平建議,加快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物流配送網絡布局,建設縣域電商公共服務平臺,提供倉儲物流、品控溯源、品牌包裝等一站式服務,鼓勵物流企業開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等模式,降低物流成本。
“去年每天有94.8萬件農產品通過直播銷往全國,農戶平均收入增長30%。”王青委員建議,要聚焦本地優勢產業,構建“新媒體+產業”融合生態,推動新媒體與特色農業、文化旅游、手工制造、非遺傳承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鄉村振興。
樊琳委員建議,應借助外地成功案例,成立“縣新媒體或自媒體協會”,改善硬件環境,為新媒體創作提供物質基礎保障,幫助自媒體創作者拓展廣告植入、知識付費、電商帶貨、IP授權等多元化收入來源。
“一部手機、一個賬號,不僅能記錄鄉愁,更能成為連接山鄉與外界、帶動一方經濟發展的新橋梁。”自媒體創作者代表薛超希望能成立洛南縣自媒體(電商)聯盟,建立洛南縣鄉土素材共享云庫,設立洛南縣鄉土內容創播激勵基金,吸引更多人關注洛南、投資洛南、消費洛南。
洛南縣文旅局局長劉濤表示,應以“漢字之源”為主線,充分挖掘縣域文化旅游資源,與新媒體企業合作,策劃開發更多具有創意的文旅產品和項目,如沉浸式旅游體驗、線上文旅直播等,提升縣域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大家的發言站位高、思考深、建議實,希望相關部門認真梳理、充分吸納寶貴建議,將協商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具體舉措。”洛南縣政協主席李江峰表示,縣政協將持續跟進監督,組織委員深入調研,搭建好政府、部門、企業、委員之間的溝通橋梁,共同為新媒體賦能縣域高質量發展凝聚合力。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