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許鵬 通訊員 李治亮)在榆林市清澗縣應則溝村,一座名為“初心坊”的便民驛站,成為清澗縣政協駐村工作隊以黨建引領踐行為民初心的生動寫照,黨群同心在此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溫暖篇章。
黨建引領 筑牢服務陣地
應則溝村隸屬玉家河鎮便民中心,存在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倒掛的現象,發展基礎較為薄弱。縣政協駐村工作隊認識到,唯有黨建引領,方能凝聚發展合力。在縣委組織部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10月“初心坊”便民驛站于村幸福院內建成啟用。“初心坊”以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命名,將黨建工作深度融入服務細節,將該便民驛站打造成為集為民辦事、基層治理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在這里,黨員干部積極踐行服務承諾,黨旗在服務群眾第一線高高飄揚。
多元服務 溫暖百姓生活
“初心坊”便民驛站聚焦群眾“所想、所需、所盼”,精心構建起六大功能服務體系,將看似微小的服務匯聚成關乎民生的大事。在文化文藝服務方面,定期組織各類學習宣傳活動,邀請文藝團體公益開展送戲下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政策咨詢服務化身群眾的“貼心參謀”,不僅幫助村民深入理解并落實各項惠民政策,還協助辦理低保申請、殘疾認定等民生事務,確保“兩不愁三保障”政策精準落地;金融服務讓村民無須出村,就能便捷辦理轉賬、繳費等業務,切實打通了金融惠農的“最后一米”;健康服務積極對接流動醫院,開展上門巡診服務,還為村民代買藥品、申報慢性病,全力守護村民健康;便民服務提供打印復印、物品借用等貼心幫助,成為群眾隨時可停靠的“歇腳地”與“暖心站”;矛盾調解服務搭建起“有事好商量”平臺,借助“話事人”及時化解各類糾紛,促進鄉村和諧穩定。
產業賦能 夯實發展根基
駐村工作隊深知,富民方能強村。他們立足應則溝村的資源優勢,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探索出“黨支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的酸棗嫁接產業模式,實現了常住農戶產業全覆蓋。通過“棗林入股、勞力入股、合作經營、個戶發展”的“一地生四金”發展路徑,讓村民既能通過務工增加收入,村集體也實現創收,閑置的棗林變成了“搖錢樹”,走出了一條紅棗產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子。2024年,村集體收入突破50萬元;2025年,個戶發展酸棗產業面積近100畝,達效后產值近50萬元。產業的蓬勃發展,為民生服務提供了堅實支撐,也讓“初心坊”的服務更有底氣。
民生實事 繪就幸福答卷
從幸福院的建成,到道路硬化、路燈安裝,再到危房改造、農網改造……駐村工作隊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如今,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得到悉心關懷,慢性病患者享受簽約服務,脫貧戶外出就業有了堅實保障,公益性崗位也為弱勞力群體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這些民生實事的落地見效,持續提升著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深刻詮釋了在“初心坊”里踐行為民初心的豐富內涵。
在應則溝村,“初心坊”是一面鏡子,映照出駐村工作隊深厚的為民情懷;是一座橋梁,連通著黨群一心的溫暖力量。他們以黨建為筆,以服務為墨,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書寫著“初心如磐,民生為要”的動人故事,讓應則溝村的未來充滿希望與溫情。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