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深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是我省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重要舉措。國家開發銀行陜西省分行始終把大氣污染治理擺在服務陜西高質量發展的突出位置來抓,僅2023年就向全省53個大氣污染治理項目投放資金144億元,為陜西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好三秦大地藍天保衛戰提供了堅實的金融支撐。
彬長低熱值煤660MW超超臨界CFB項目
2023年,該行與省大氣辦聯合召開“開發性金融助力大氣污染治理推進會”,與關中六市(區)分別簽署《大氣污染治理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搭建政銀合力推進、專項融資推動、定期跟蹤調度的工作機制,圍繞《陜西省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7年)》中提出的能源、供熱、產業、交通運輸“四大結構調整”領域及環保產業培育工程,強化與西安、咸陽、渭南等重點地區的合作,按照“先立后破”“以項目治污染”的要求,主動謀劃和推動高質量項目,助力行動方案落地見效。
支持能源轉型構建綠色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
風電是構建現代電力系統,實現電力系統率先脫碳、進而推進碳中和的重要領域。在渭南,華能華陰市孟塬10萬千瓦時風電項目地處渭南華陰市高山丘陵區域,是渭南市新能源風光大基地項目之一。項目總投資6.2億元,擬建設20臺5MV風電機組,并配套升壓站、主變壓器等設施,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28900萬千瓦時,相當于近10萬個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量。該行向本項目提供授信5億元、發放貸款1億元,助力綠色能源乘“風”而起。
關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中心項目
支持清潔供熱多措并舉探索“綠色過冬”新模式
地熱能供暖具有清潔、綠色、低碳的顯著優勢。在西安,西安熱電公司“地熱+”減碳互補清潔供熱項目通過新建綜合能源站、20口地熱井井群及配套源側管線等,充分挖掘利用中深層地熱能資源,實現地熱能與天然氣、空氣源熱泵等多種清潔能源減碳互補,新增清潔供暖面積189萬平方米,年供熱負荷新增73萬吉焦,極大降低了供熱成本,同時減少了大氣污染排放,改善了秋冬空氣質量。該行向本項目提供貸款1.3億元,助力“綠色過冬”。據了解,該行已向省內10余個地熱能供暖項目提供資金25.4億元,支持供暖面積近1300萬平方米,占全省地熱能供暖面積的27.8%。
支持工業減排加快煤炭煤電產業轉型升級
提高煤炭綜合利用效率是促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的必由之路。CFB(循環流化床鍋爐)是處理煤炭洗選加工中低熱值煤就地發電的最佳技術,其中600MW級超超臨界CFB技術已入選《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在咸陽,彬長低熱值煤660MW超超臨界CFB項目是國家能源局、科技局雙示范項目,也是省、市、縣各級政府2023年重點項目,被列入《陜西省“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項目擬建設660MW超超臨界循環流化機床組,同步安裝高效除塵、脫硫、脫銷等設備,充分提高煤炭綜合利用效率,同時滿足電網負荷發展需求。項目總投資33億元,預計年新增發電量約27億千瓦時,該行向本項目提供授信20億元,以實際行動踐行“雙碳”目標。
支持固廢處理著力推動工業綠色循環發展
固體廢物通過大氣、水體和土壤的遷移造成污染疊加,復合污染成為大氣防治的難點。關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中心項目作為西北地區固體危險廢棄物處置種類最全、能力最強、資源化利用程度最高、技術最先進、環保控制指標最嚴格的綜合性危險廢棄物處置中心,目前年處理處置規模可達12萬噸,覆蓋危廢處置名錄44大類、457小類,服務產廢企業520家。該項目位于渭南市蒲城縣渭北煤化工園區,該行提供5.7億元支持項目建設,有效實現了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目標。據了解,該行還實現了全省首個廢舊鋰電池綜合回收利用項目融資6.4億元落地,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處理10萬噸磷酸鐵鋰廢舊電池和2萬噸磷酸鐵鋰廢極粉,年產1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的生產能力,加快推動“生態包袱”變身“綠色財富”。
下一步,國家開發銀行陜西省分行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相結合”的部署要求,發揮開發性金融優勢和作用,堅決助力我省在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上取得新突破。(肖昊明)
《各界導報》2024-01-25 第5607期 第05版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