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和合南北,集三千里積蓄之力,在關中平原與陜南地緣交界帶的寶雞鳳縣,孕育出一方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寶地。
西北有色地礦集團、陜西黃金集團(以下簡稱“兩集團”)權屬礦山如同一串串珍珠鑲嵌在層巒起伏的群山之間,用一幅幅催人奮進的勞動場景、一個個動力澎湃的創新實踐,生動講述著“地質報國、礦業創效、科技強企”的精彩故事,一幅綠水青山與現代工業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徐徐鋪展。
國家綠色礦山—— 二里河礦業公司
一套新工藝的破局突圍
盛夏時節,二里河礦業公司滿目皆綠,無處不風景。近年來,公司以科技創新為總抓手,把全尾砂膠結充填工藝作為加快現代化礦山建設“金鑰匙”,強化“數智”賦能,驅動安全生產、礦山“四化”建設、綠色發展全面升級,為礦山帶來了效率之變、活力之變。
8月19日,在二里河礦業公司地面充填站集控中心,充填工李大明經過確認后按下鼠標,遠程啟動了泵送系統,高濃度膏體料漿在泵壓作用下通過管道被源源不斷輸送到2.2公里外的井下采空區。
二里河礦業公司工作人員現場演示充填系統操作流程
“我們接到充填通知后,可一鍵啟動設備,還能通過監控屏、工業控制計算機和可編程控制器隨時掌握加壓泵、深錐濃密機、攪拌桶、充填泵給料箱等設備的運轉情況、骨料強度變化和充填進展,及時收集數據、調整參數,將生產維持在最佳狀態。”李大明說。
為適應綠色發展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作為陜西有色金屬集團和兩集團重點項目,二里河礦業公司全尾砂膠結充填項目于去年8月開工建設,2024年6月正式投產,不到2個月的時間,累計充填均質膠結充填料漿5萬余立方米,在真正解決固廢排放問題的同時,有效控制了地壓,提高了回采作業的安全性,綜合效益突出,擦亮了“國家綠色礦山”名片。
鉛硐山礦業公司磨浮車間
據了解,全尾砂膠結充填是直接采用選廠尾砂漿作為充填骨料,與一定比例的膠結材料和水混合均勻攪拌后充填到井下采空區的一種充填采礦方式。目前,全尾砂膠結充填工藝在西北有色地礦集團713總隊山陽秦鼎礦業公司、鉛鋅集團二里河礦業公司等3家礦山和銀母寺礦業公司,以及陜西黃金集團四方金礦廣泛應用,旨在以產業“含新量”提升環境“含綠量”和發展“含金量”。其中,鉛鋅集團鳳縣分公司充填后回采礦石直接創造經濟效益5000余萬元,山陽秦鼎礦業公司形成了無尾礦庫和無廢開采的綠色礦山開采新模式,其充填系統工藝應用成果榮獲2023年度中國黃金協會科學技術二等獎,并獲得相關授權實用新型專利6項。
森鑫礦業公司原礦智能預選拋廢現場
一條生產線的放大效應
在相距不遠的鳳縣留鳳關鎮,電位調控快速浮選技術在鉛硐山礦業公司的成功應用,是兩集團礦山企業創新引領發展的另一縮影。
走進鉛硐山礦業公司選礦一分廠磨浮車間,破碎機轟鳴聲不絕于耳,浮選機晝夜不停,到處一派火熱的生產景象。浮選生產線上,操作工人來回觀察著浮選槽內泡沫變化情況,以便及時調節浮選藥劑添加量、精礦刮出量和中礦循環量……
該廠廠長張志介紹說:“電位調控快速浮選技術應用后,我們將原來兩個獨立的浮選生產線合并成一條。改造后,浮選時間縮短了,浮選機也由最初的88臺減少到現在的39臺。通過優化工藝流程、調整石灰及藥劑添加量等,提高了磨礦濃度和分級機溢流細度,降低了選礦成本。同時,生產用水也實現了局部內循環,可滿足生產需要。”
電位調控快速浮選法作為礦物加工領域的一項重要選礦技術,具有技術改造小、浮選效率高、鉛鋅精礦品位和選礦回收率提升明顯等特點。主要是利用硫化礦磨礦-浮選礦漿中固有的電化學行為(氧化還原反應)引起的電位變化,通過調節傳統浮選操作因素達到電位調控并快速改善浮選過程的工藝,在高堿低礦漿電位下完成方鉛礦與黃鐵礦、閃鋅礦的快速高效分離。作為兩集團最早采用電位調控快速浮選技術的礦山之一,自2008年至今,針對處理復雜難選多金屬硫化礦生產實際,鉛硐山礦業公司采用了該項技術,不僅提高了選礦指標、簡化了浮選流程,還顯著降低了設備能耗和藥劑成本,每年可降本增效近1500萬元。
近年來,該項技術已在兩集團權屬鉛鋅礦山得到成功應用。通過持續探索實踐,各礦山從藥劑制度、工藝參數、設備配套等方面進行反復試驗和改造升級,不斷優化調整出契合各自實際的生產工藝參數,每年可產生經濟效益4000萬元左右。
四方金礦信息化智能化調度中心
一組新裝備的技術革新
站在秦嶺之巔遙望大興安嶺,創新是高頻詞,更是指揮棒。
遠在“中國冷極”內蒙古根河市的森鑫礦業公司因地制宜,結合礦山資源稟賦條件引進小而精的原礦智能預選拋廢技術裝備,實現了效率更高、能耗更低、更綠色的生產,在“螺螄殼”里做出了“大道場”。
“近年來,受資源限制,原礦品位逐年降低,嚴重制約了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為解決這一難題,我們實施了原礦智能預選拋廢項目,運用智能光電分選技術裝備,對破碎后的礦石進行預先拋尾。”森鑫礦業公司選礦廠廠長耿文武介紹說,“從目前完成的工業試驗效果看,能有效緩解原礦品位偏低的問題,降低選礦生產成本,減少尾礦產出量。下一步,還需進一步探索控制尾礦綜合品位在0.6%以下,實現資源利用和降本增效最大化。”
原礦智能預選拋廢項目主要包括破碎、篩分、分選等步驟。在森鑫礦業公司三道橋工區可以看到,礦石經過顎式破碎機和雙層圓振篩,粒徑大于60毫米的重新進入二段破碎機再磨,粒徑小于10毫米的通過皮帶運輸進行堆存,粒徑在10-60毫米之間的直接進入分選設備。其中,分選設備主要部件由X射線源、圖像成像、傳感器噴閥、內部傳送帶及外部直線篩組成,當礦石經過傳感器和X射線直射區域時,利用X射線進行物料的識別和光譜成像,再由噴射控制卡將對應的金屬礦石噴射選出,選出的較高品位礦石和堆存的粒徑小于10毫米礦石,運輸到23公里外的選礦廠進行下一道工序。目前,鉛硐山礦業公司、森鑫礦業公司原礦拋廢工業試驗成效明顯,新技術正式投用后,預計每年可為兩家礦山產生直接經濟效益700萬元。
伴隨著科技進步帶來的技術革新和更廣泛的應用場景的拓展,全尾砂膠結充填、電位調控快速浮選、原礦智能預選拋廢等新技術,有效破解了礦山資源、成本、安全、環境等諸多制約,成為兩集團加快建設現代化礦山的制勝法寶。值得一提的是,以四方金礦和鉛鋅集團鳳縣分公司、鉛硐山礦業公司、二里河礦業公司為代表的礦山企業始終堅持科技創新不止步,有序實施礦山“四化”建設,已逐步實現井下設備機械化、工控自動化,地表運管信息化、調控智能化、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信息化、辦公系統數字化協同化。各礦山企業正向全流程少人化、無人化、生產集成化的智慧化礦山大步邁進。
“加與減、進與退、舍與得,得善用‘十個指頭彈鋼琴’。”兩集團生產運營部主任朱斌說,“依靠科技創新換擋提速,加快推動采選工藝優化升級,可以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創新管理模式、提高資源利用和本質安全水平等,讓不同類型的礦山在高質量發展中搶占先機、贏得優勢。”
走一條資源集約、安全環保、科學高效、綠色發展的新路,練就從科技創新中掘“金”好本領,提升發展質量,兩集團任重道遠、前景廣闊。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關乎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西北有色地礦集團、陜西黃金集團將始終牢記‘國之大者’,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要求,加快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強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裝備研究,務實推進科技創新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構建陜西有色現代產業體系、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作出新貢獻。”兩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秦西社說。
行創新之道、謀發展之策。西北有色地礦集團、陜西黃金集團志不改、道不變,未來好景正在徐徐展開…… (秦雨順)
《各界導報》2024-08-28 第5753期 第四版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