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李榮)11月12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開幕,來自西安的西安天和防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西安天偉電子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邊海防智能哨兵、中近程智能哨兵、低空多任務智能電子防御系統等多款無人系統智能裝備在中國航展首次亮相、攻防競技,頗受關注。
致力于推動低空制空權的能力建設
天和防務是一家以軍民兩用關鍵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為核心支撐的新型高科技上市企業,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立足于低空近防推動低空制空權能力建設。
天和防務通過構建平戰結合、快速轉化的數字化低空安全能力體系,在目前形成的野戰防空、城市防空和要地防空產品基礎之上,持續加大對城市分布式低空感知系統、低空安全大數據平臺、“低空防御AI大模型”等新一代低空超低空防御產品的研發力度,積極參與國家低空空域改革試點建設,融入區域低空經濟發展規劃,與低空產業鏈生態伙伴攜手探索落實把新質生產力迅速轉化為新質戰斗力。
公司按照空管空防一體化思路,基于在城市防空領域的深厚積累,針對各類無人機在軍事要地、民生要地、政府要地帶來的低空安全新問題,天和防務開展了野戰防空與城市低空空管空防一體化大數據服務體系及其分系統的研究工作。
在獵影產品的基礎上,天和防務進一步開發了獵影3.0產品,目前相關研發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據了解,獵影3.0將充分發揮公司技術與產品積累,形成要地防空、城市防空拳頭產品,提升我國邊防和要地的安全防范能力,為低空制空權提供核心能力。
多款無人系統裝備首次亮相中國航展
在珠海斗門蓮洲的中國航展第二展區,天和防務以“低空應急+數字安防”為主題參展,多款無人系統裝備首次亮相珠海。其中,便攜式無人機處置設備通過頻率干擾技術,迫使無人機降落或返航,有效防止無人機對機場、要地等重要區域的侵擾。
多功能邊海防偵察監視系統集無人測控、情報處理功能于一體,具有網絡化、智能化、信息化等優勢,可搜索、發現、識別、跟蹤和定位地面、近海及低空目標,實現對邊海防哨所、機場等要地的全天時全天候值守、監視與管控。
同步參展的中近程智能哨兵采用先進的軟件化雷達技術、目標分類技術及抗干擾技術,實現在邊防哨所或要地安防,對地面活動目標、空中飛行目標、近海目標的監視、探測跟蹤,可對邊海防偵察、要地安防、反恐防暴等領域地面或水上的晝夜偵察監視。
本屆航展上,天和防務打造的低空多任務智能電子防御系統,被譽為能夠快速發現和攔截無人機目標的“多面手”。它是一款針對城市要地防護、邊境防護等場景下需求的反無人系統,可以為系統提供無人機等低小慢目標精準的方位、距離和速度信息,從而實現精準反制和打擊。
積極布局低空經濟新賽道
據了解,天和防務在低空經濟領域已經潛心研究了近20年,低空經濟業務涉及低空安防、低空應急、航管裝備、數據服務等,是全國第一個通航三級服務站立項承建項目總體單位,全國第一個將飛行動態信息傳送至軍方的系統承制單位,實現了軍地協同飛行情報交換,是國內通航移動塔臺、飛行服務站兩個系統的核心供應商。
2010年,在中國民航局空管局領導下,天和防務參與了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中國民航協同空管技術綜合應用示范”的“通用航空綜合運行支持系統”子課題。公司按照空管空防一體化思路,深入開發低空領域和空地安全性的技術,探索實踐基于軍航、民航、通航協同運行的“生產安全”“空域安全”“公共安全”協調保障的運行典范模式,圍繞低空(無人機)領域產業需求,實現了低空目標“看得見、管得住、管得順暢、管得高效、管得有效益”的低空運行管理要求。
2015年,“通用航空綜合運行支持系統”課題正式通過科技部和中國民航局空管局組織的項目驗收。天和防務形成了低空監視雷達、場面監視雷達、光電監視系統、基本型飛行服務站、應急型飛行服務站、增強型飛行服務站等通航產品系列,產品取得了通航、民航領域的意向性協議,為公司進入民航、通航市場打下了良好基礎。
近年來,天和防務一方面繼續承擔國家武器裝備的科研、生產和工程服務工作,另一方面,在航管裝備制造運營方面全面發力,特別是低空監視、飛行服務保障、應急救援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和產品儲備,力求“智能化、集成化、標準化”。
截至目前,天和防務已擁有符合低空飛行服務保障的軟硬件產品,并立足航空應急救援需求,著力云平臺、大數據、5G等新技術應用,形成了北斗/ADS-B/4G機載終端、航空應急移動塔臺車、航空應急服務平臺組成的空地協同的航空應急救援系統,解決了航空應急的指控難題,有效提升了應急救援空地一體化能力。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