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扎根三秦大地的金融主力軍,陜西農信始終以“服務民營經濟就是服務全省發展大局”為使命,將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至民營經濟“毛細血管”。自2023年啟動“三年五千億”民營企業貸款投放計劃以來,截至2025年5月末,累計投放貸款6609.68億元,提前超額完成目標,以“金融速度”與“服務溫度”,助力萬千民企在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轉型發展中拔節生長,書寫出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的生動答卷。
鏈式賦能龍頭企業 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在延安市延川縣,紅棗產業的豐收季里,某棗業公司負責人望著即將運往西安的紅棗深加工產品感慨:“延川聯社的800萬元‘及時雨’,讓我們趕在雨季前收齊了農戶的鮮棗,也守住了300多戶棗農的收成。”這家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聯農帶農的省級龍頭企業,正是陜西農信“名單制”精準服務的受益者。
陜西農信圍繞全省“34條工業鏈、8條文旅鏈、8條農業鏈”發展規劃,以“鏈式”金融推動“產業圈”升級。扎實開展名單制精準營銷。按年開展縣域經濟調研工作,切實摸清轄內重點產業客群,找準支持方向,建立納稅百強、重點項目、龍頭企業、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七大類客戶名單,搭建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開展名單制營銷和專項營銷活動,發揮全員主動營銷優勢,常態化組織開展評級授信工作,前移客戶調查評級授信等基礎性工作,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民營企業用信便利度,探索共同特征小微客群批量化預授信,減少人工干預和審核成本,提高民營企業用信便利度。以鏈式金融助力產業鏈發展。持續深化“一鏈一行”“行長+鏈長”等工作機制,聚焦處于產業鏈核心地位、供應鏈關鍵環節和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的民營企業,為鏈上企業定制“金融顧問+服務團隊”專屬方案,實行定期走訪問需、產業鏈專項授信,依托產業鏈核心企業,延伸上下游民營小微客群,提供融資、結算等金融服務,推動資金流向特色農業、文旅融合等關鍵領域。年初以來,累計向重點產業鏈名單企業投放貸款251.30億元,助力龍頭企業串起“生產—加工—銷售”全鏈條,帶動超20萬農戶增收致富,讓“小特產”變身“大產業”。
科創金融精準滴灌 破解知產融資“轉化難”
在寶雞,某高新技術企業的生產車間里,醫用鈦材訂單正開足馬力生產。誰能想到,這家擁有國家級裝備承制資質的上市后備企業,曾因原材料采購資金短缺一度面臨訂單履約壓力。渭濱農商銀行運用“誠稅貸”產品,僅憑納稅數據便為企業發放300萬元信用貸款,更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融資等“組合拳”,累計注入4億元信貸資金,助力企業從“技術研發”邁向“成果轉化”。
針對科創企業輕資產、高成長特點,陜西農信打造92家首貸服務中心、1400余個專營網點,高效服務民營企業。持續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建立具有“專業機構、專業營銷、專業產品、專業流程、專業考核、專業團隊”的專營機構,在國家級、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省級工業園區設立公司類貸款專營網點,在科創企業聚集區建立科技(特色)支行,打造專業營銷和金融服務團隊,下沉金融服務重心,研究掌握專營行業和產品特點,提高專業技能和專業化服務能力,更好地服務民營小微企業。強化金融產品適配。積極創新研發出“設備更新貸款”“秦創貸-流動資金貸款”“秦創貸-秦V貸”“秦創貸-科創貸”等專屬系列產品,構建“專業機構+多元產品”服務矩陣,并實施貸款盡職免責,加大績效激勵,調動發放民營企業貸款的內生動力。前5個月,向452戶科技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投放貸款40.19億元,讓納稅信用、專利技術等“知產”變“資產”,為硬科技企業插上騰飛的“金融翅膀”。
深耕網格化服務 鋪就“個轉企”成長路
漢中市寧強縣的電器商圈里,商戶趙某的身份已從“個體戶”蛻變為“企業老板”。十年前,寧強聯社客戶經理通過網格化走訪為其建立信用檔案,從最初的50萬元授信起步,一路支持其完成“個轉企”,如今企業年銷售額已近900萬元。“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農信社的金融顧問,貸款申請像網購一樣方便。”趙某的體驗,正是陜西農信網格化金融服務深耕縣域市場的縮影。
陜西農信充分發揮自身金融服務半徑長、網點人員覆蓋全等優勢,持續完善金融服務網絡,做到讓民營企業隨時隨地能找到陜西農信的金融服務。全面做好網格化金融服務。陜西農信將除西安外的9地級市,按照行政村、街道的地理區域劃分為1.7萬個網格,結合貸款專營管理,區分不同行業,按照“定崗、定責、定格”的原則,1萬余名客戶經理逐一對應,積極對接網格內行業商會、產業園區、專業性市場等經營管理單位,搭建批量化營銷平臺,開展常態化外拓營銷,提高民營市場主體對接效率。以數字化手段提升融資效率。圍繞民營企業融資特點,持續更新完善“秦e貸”“秦v貸”數字普惠貸款產品,優化線上辦貸流程,提升客戶體驗感,提供7×24小時一站式金融服務。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充分應用融合大數據資源,以聯合建模方式,為個體工商戶客群量身定制“秦V貸·秦增信”貸款產品,切實把信用轉化為信貸支持。扎實推進“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建立316萬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專業合作社主體名單,深入沿街商鋪、產業園區等持續摸排走訪,建立信息臺賬,實現個體工商戶與小微企業主“建檔—評級—授信”全流程數字化。截至一季度末,已為57.34萬戶市場主體授信1288億元,讓“街邊小店”有了轉型成企的底氣,讓“小升規”之路更有金融助力。
全周期陪伴成長 金融支持小微共發展
在安康市嵐皋縣,某農產品公司負責人的創業故事串聯起農信社15年的陪伴:2008年,2萬元農戶信用貸款撐起第一間農家樂;2017年,3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助力農產品加工廠投產;2023年,千萬元產業鏈貸款支持民宿集群擴建……如今,企業年銷售額突破1600萬元,帶動2100余名村民端穩“就業碗”。
這樣的“成長合伙人”故事,在三秦大地每天都在發生。陜西農信堅持“陪伴式服務”,針對小微企業不同階段需求提供“首貸扶持—成長授信—擴產融資”全周期產品,助力小微企業發展。持續提升民營企業融資獲得感。聚焦民營企業融資難題,強化各領域政銀合作,與省財政廳、工信廳、科技廳、文旅廳等合作,推進“工信貸”“秦科貸”“文旅貸”等業務,用好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貨幣政策工具、融資擔保獎補等政策,積極傳導政策紅利。全面推進政府性融資擔保“總對總”業務合作,開展批量化擔保業務,通過銀擔合作解決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貸款“擔保難”問題。切實保障民營企業現金流穩定。精準掌握民營企業到期貸款清單,在存量貸款到期前,主動對接并及時掌握客戶續貸需求和現金流情況,對需資金周轉企業客戶,提前收取資料并完成審批,保障民營企業融資接續,精心“呵護”民營企業成長。年初以來,累計投放中小微企業貸款546.16億元,戶數與余額較年初分別增長734戶、125.46億元,用金融“活水”滋養每一個創業夢想。
截至2025年5月末,陜西農信民營企業貸款余額達3324億元,服務125萬戶市場主體,占公司類貸款比例超90%,“十四五”期間年均投放近2500億元,總量和占比均在全省同業前列。
從田間地頭的“鏈主”企業到科創“新星”,從街巷里的“個體商戶”到成長中的“小微企業”,陜西農信將緊扣“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痛點,以更精準的政策、更創新的產品、更高效的服務,書寫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陜西篇章注入強勁金融動能。(陜西農信供稿)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