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黃土地剛褪去料峭,長慶油田采油三廠油房莊一區的井場上已是一派火熱。抽油機隨著曲軸轉動發出規律的“咔嗒”聲,紅色身影穿梭其間,或俯身檢查設備,或低頭記錄數據,晨光中洋溢著實干的氣息。
清晨七點,調控中心大屏產量曲線躍動。“差0.5方?調功圖!”調控中心主任丁冬華話音未落,12個監控畫面鎖定問題井場。該區全員化身“產量管家”,從技術骨干到一線員工,人人揣著“產量賬”,以分厘必爭的態度守護穩產“責任田”。
為守好每一口油井,技術組把油井當病人建檔——每口井都有專屬“健康卡”,功圖液面是“心電圖”,電流載荷是“脈搏記錄”。半個月里摸排出9口“亞健康”油井,通過調整沖程、熱洗井筒,硬是從設備縫里“摳”回產量。最偏遠的池**井皮帶輪異響,維護班頂著昏黃的沙塵徒步兩公里搶修,讓抽油機重新“擺頭”。正是這般分厘必爭的執著、使命必達的堅守,讓油房人將精打細算的“產量賬本”變成了推動作業區發展的精彩答卷。
技術繡花針腳綿密。暮色漸濃,地質組辦公室內依然燈火通明。工程師張博輕點鼠標,屏幕上清晰呈現著定**區塊注采井組的動態響應曲線。“這口注水井見效周期較鄰井組偏長,需要對關聯生產井實施差異化調控。”他的指尖劃過屏幕上的紅色警示區域,與在場的技術員展開技術研討。
油房莊一區堅持前、中、末端節點管理,以壓力突升井、測調遇阻井為重點,消除欠注、以洗保調,利用措施、檢串井通洗井作業適當延長洗井周期。通過實施清罐、管線沖洗、密閉洗井等日常維護項目,保障井筒良性循環,站點水質持續提升。這種精準調控策略正是該區破解低滲油藏開發難題的關鍵一招,也是“一井一策”管理理念的深度實踐。
安全網織到最后一米。“趙師傅,泵房要通風,風機需正常運行。”安全員包小軍現場叮囑;晨會上,安全組主任劉慶剛投影隱患清單:“滅火器噴管裂縫、擋鼠板高度不足……”每項問題附現場照片。會議室里,副班長們拍下問題,鏡頭掃過“風險矩陣圖”,126個風險點清晰標注。聯合站輸油泵房內,高級技師張軍鋒帶徒實操,自創隱患順口溜讓規程易懂易記。安全管理如千層底,一針一線縫進日常。
會議室里,基層巡護班副班長紛紛舉著手機拍下問題,鏡頭掃過墻上貼著的“風險矩陣圖”,不同色塊標注著從井口取樣到原油拉運的126個風險點;聯合站輸油泵房內,高級技師張軍鋒正帶著徒弟實操教學,自創的隱患順口溜把枯燥的操作規程變成押韻口訣。在這里,安全從來不是掛在墻上的標語,而是像陜北婆姨納的千層底,一針一線都透著較真的勁兒,把每一項安全管理規定和標準程序縫進了晨昏交替的日常。(包小軍 何強)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