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浩義
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特別支持,省委文明辦、省民政廳、省鄉村振興局指導,省慈善協會舉辦的“鄉村振興·陜西專場”網絡眾籌慈善公益活動落下帷幕。356萬人次愛心捐贈29856萬元,連同騰訊公益配捐的5000萬元及省慈善協會的配捐,7月27日至29日三天網籌3.5067億元。
此次“鄉村振興·陜西專場”網絡眾籌慈善公益活動,社會公眾參與人數、眾籌善款額度均創陜西歷次互聯網公益活動新高,是陜西慈善組織動員社會力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聯合大行動,也是一場波瀾壯闊的互聯網公益活動社會大實踐。
聚焦“振興”策劃項目
“鄉村振興·陜西專場”是圍繞鄉村振興五個方面的總體要求策劃的公益眾籌項目。項目幫扶領域集中在產業幫扶、就業幫助、養老幫扶、慈善助學、大病救助、疫情防控、公共設施建設以及關愛兒童、退役軍人和農民工等十個領域。以產業幫扶為重點,以農戶和產業合作社為主要幫扶對象,一村一業推介項目。全省127個慈善組織及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省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共推介381個項目參與專場募捐活動。其中,“幸福家園愛心餐廳”“共建慈善便民橋”等項目社會關注度高。榆林市、神木市慈善協會發起的養牛、養羊等養殖項目網籌善款1262萬元。旬陽市慈善協會發起的種植養殖等幫扶項目共有92402人次參與愛心捐贈,網籌資金882.01萬元。大荔縣慈善協會發起的大荔縣鄉村振興計劃項目共有75319人次參與愛心捐贈,網籌資金568.9萬元。
深入市縣 動員培訓
線上募集相對于線下募集,既是互聯網新技術的應用,更是思想上的革命。省慈善協會連續六年組建宣講組深入全省12個市及部分縣(區)動員培訓,幫助市、縣(區)策劃項目,參訓人數達3000余人。在省慈善協會培訓后,市、縣(區)至鎮辦再到村社(區),層層動員培訓,參訓人數近50萬人次,為專場活動打下了堅實基礎。
爭取支持 黨政推動
省委、省政府對專場活動高度重視,在7月22日舉行的“鄉村振興·陜西專場”網絡眾籌活動宣傳周啟動儀式上,副省長徐大彤作視頻動員講話,對各地各級支持專場活動提出了明確要求,并號召愛心企業在助力鄉村振興中傳承美德、貢獻力量,倡導社會各界奉獻愛心自愿捐贈。6月17日,“鄉村振興·陜西專場”網絡眾籌活動啟動儀式上,省慈善協會會長吳前進作動員講話,具體部署工作任務。省民政廳、省鄉村振興局對下屬部門支持推動專場活動提出了明確要求。省上動員部署后,市、縣(區)黨委政府積極推動支持,紛紛印發文件安排部署,召開會議組織發動。
重點發動“六個一起捐”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推動下,省、市、縣(區)慈善協會逐級印發“鄉村振興·陜西專場”慈善募集倡議書。在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基礎上,聯合鄉村振興局、工商聯,結合“萬企興萬村行動”召開對口幫扶企業負責人動員會,發動幫村振興民營企業開展產業幫扶“一起捐”;聯合鄉鎮、街辦,選擇產業優勢明顯、規模較大的村社(區),動員“兩委會”發動愛心人士為脫貧戶和廣大農戶的產業項目開展“一起捐”;聯合各級鄉村振興局召開對口幫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會議,動員幫扶單位干部職工為定點幫扶村項目開展“一起捐”;聯合鎮、街辦、村、社區“兩委會”,結合村社慈善幸福家園建設,倡導村社居民、民營企業家、經濟成功人士為共建幸福家園開展“一起捐”;聯合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動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發動干部職工關愛困難退役軍人開展“一起捐”;動員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為脫貧戶、困難家庭大病救助開展“一起捐”。
廣泛宣傳 營造氛圍
陜西專場活動得到了騰訊公益傳播團隊的大力支持,組織拍攝了十多個重點項目的實地采訪視頻,協調眾多網絡達人進行廣泛傳播,全網閱讀量及公益廣告投放量超一億人次。宣傳周期間,省、市、縣(區)慈善協會以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的方式,采取多樣化的宣傳手段,集中宣傳專場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公益氛圍。據不完全統計,專場活動期間中省媒體共刊發陜西專場活動信息2000余條,瀏覽量達6000萬人(次),省市縣媒體刊發相關宣傳稿件960篇。
省慈善協會不僅在西安城墻、奧體中心、延安寶塔山設置了燈光秀場景宣傳,還依托機場、地鐵、車身、戶外大屏等渠道廣泛宣傳;通過有線電視機頂盒開機畫面為500多萬用戶宣傳專場活動內容;邀請13位明星作為公益宣傳官為專場活動代言;省慈善協會還將活動和宣傳周啟動儀式制作成短視頻在各平臺廣泛傳播。各級慈善協會印發募集倡議書、張貼橫幅、投放宣傳視頻100多萬份(次)。
據悉,互聯網公益眾籌已成為陜西慈善募集的新業態。7年來,省慈善協會聯合全省慈善會及公益伙伴在騰訊樂捐、支付寶公益、公益寶等10多個互聯網公益平臺推介慈善公益項目5000多個,網絡籌款15億元,線上愛心捐贈者達到8000多萬人次。
陜西專場活動結束后,省慈善協會將依法依規執行籌款項目,確保資金使用公開透明,讓捐贈者放心,受助者滿意,讓“鄉村振興·陜西專場”網絡眾籌慈善公益活動所籌資金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最大的效益。
(作者系省慈善協會副會長)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