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至26日,省慈善協會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渭南市臨渭區召開。記者 張璐 攝
本報訊 (記者 張璐)3月25日至26日,省慈善協會召集市、縣(區)慈善會會長在渭南市臨渭區召開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總結去年工作,觀摩臨渭典型,交流推廣經驗,部署今年工作任務。
省政府副省長徐明非到會講話,省慈善協會會長吳前進主持大會,并作了題為《奮發作為、創新發展,為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貢獻慈善力量》的工作報告。省政府原常務副省長徐山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鄧理、陳再生,省政協原副主席陸棟出席并講話。渭南市市長陳曉勇致辭,臨渭區委書記李曙升介紹經驗。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實地觀摩了臨渭區孝義鎮金灘村慈善幸福家園融合建設項目和西安路小學慈善文化教育項目;臨渭區等10個縣(區)慈善協會分享了工作經驗;西安市等12個市(區)慈善協會作交流發言。
徐明非充分肯定了近年來省慈善協會的工作,并提出明確要求。他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益慈善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認識慈善事業在第三次分配、促進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牢牢扛起做好新時代慈善工作的使命擔當;積極培育慈善組織,搭建基層慈善綜合服務平臺,完善扶持激勵政策,推動慈善與社會工作融合發展;加快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慈善組織體系;加強行政監管,推動信息公開,健全依法治理、公開透明的制度閉環,確保慈善工作在陽光下運行。各慈善組織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服務大局、守正創新、自律自覺,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大力弘揚慈善文化,深化示范引領,通過開展“中華慈善日”“陜西慈善周”等主題宣傳活動,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推動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慈善事業。
陳曉勇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渭南市高度重視慈善事業發展,大力培育慈善主體,持續完善配套措施,不斷打造慈善救助特色品牌,深化慈善文化進校園,全方位釋放社會慈善活力。下一步,全市上下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奮力書寫新時代渭南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吳前進表示,過去一年,全省慈善協會系統積極踐行慈善法,履行慈善組織使命,以新思路謀劃、新路徑探索、新業態引領,開辟高質量發展新賽道。
據悉,2024年全省慈善協會以創建慈善幸福家園為抓手,開創慈善助力鄉村振興新格局。全年新建村(社)慈善幸福家園1566所,新增村(社)互助金3.7億元,新辦老人餐廳近千個,新增就餐老人5萬名。同時,以縣(區)慈善大會為驅動,新召開10場縣(區)慈善大會。目前,全省已召開21場慈善大會,募集款物價值總額達23.5億元,打造了慈善促進共同富裕的新模式。
此外,全省慈善協會積極開發新質動能,打造慈善募集新業態,全年線上線下募集款物價值8.56億元。其中,網絡籌款及愛心企業資助資金總額達3.51億元。在開展“三化”建設項目方面,開創慈善救助工作新局面,省慈善協會實施慈善救助項目十大類93個,支出使用款物價值7.92億元,幫扶困難群體逾百萬人次。
面對自然災害,省慈善協會應急救援及時高效,募投救災款物1058萬元馳援寶雞、商洛兩市8個受災縣區。慈善志愿服務創新發展,8996支團隊、71萬名志愿者開展服務活動3萬多場次,受益群眾150萬人次。慈善文化宣傳工作再上新臺階,形成良好的公益慈善氛圍。堅持黨建引領,強基固本,依法行善,省、市、縣、鎮、村五級慈善組織工作網絡初步形成。
吳前進強調,要把握“鞏固提高、融合發展”總基調,推動慈善幸福家園可持續運營;持續推動縣(區)召開慈善大會,為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奠基鋪路;線上線下并舉開發新質動能,打造慈善事業新業態;以“三化”為基準做優慈善項目,組織開展查隱患防風險專項治理行動;持續實施中小學慈善教育工程,加大慈善宣傳力度;繼續開展“組織建設年”活動,健全五級慈善工作網絡;創新服務內容與方式,加強新時代志愿服務體系建設;加強黨的建設,強化理論武裝,筑牢干事創業根基。
徐山林在講話中勉勵全省慈善同仁,珍惜退休后做慈善的時光,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把慈善事業干得有板有眼、可圈可點,讓黨委政府滿意、社會大眾滿意、受助人群滿意。鄧理、陳再生、陸棟結合慈善工作實踐經驗暢談體會認識,并提出了工作期望。
《各界導報》2025年4月2日 第5897期 第03版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