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陜西省政府網站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到2035年,建立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和優質服務供給能力明顯增強,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升。
《通知》明確主要任務包括: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強化分工協作,推進有序就醫和分級診療;注重科學管理,增強醫療服務質量安全和便捷性;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協同高效治理模式;加強衛生健康事業支撐保障等五大類26項內容。
推行新生兒出生“一件事一次辦”
提升縣級醫院能力。圍繞縣域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地方病診療和急危重癥搶救與疑難病轉診、傳染病防控、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等,加強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下同)人才、技術、專科、專病建設,提升規范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和醫療服務能力。持續開展三級公立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到2025年,95%以上的縣人民醫院達到國家基本標準,35%以上的縣人民醫院達到國家推薦標準,80%以上的縣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水平。
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推進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積極應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實施全省醫療機構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堅行動,大力建設智慧醫院,廣泛開展檢查檢驗預約,推廣診間結算、移動支付、線上查詢、藥物配送等服務。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服務。拓展“云上婦幼”遠程醫療平臺功能,推行新生兒出生“一件事一次辦”。
構建城市網格化醫療服務新體系
有序推進城市醫療集團建設。推進延安市、寶雞市、銅川市城市醫療集團試點,構建城市網格化醫療服務新體系。完善集團內部上下轉診機制,牽頭醫院重點提供急危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的診療服務,負責接收上轉患者,將符合下轉標準的患者有序轉診到成員單位。原則上牽頭醫院要將至少1/3的門診號源和1/4的住院床位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家庭醫生簽約團隊下沉,經基層轉診的患者可優先就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
統籌推進專科聯盟和遠程醫療協作網建設。建設一批專業水平高、輻射帶動作用強、管理運營規范、推動分級診療有力的專科聯盟。面向基層醫療機構和邊遠地區建設完善省、市、縣、鎮、村五級遠程醫療服務網絡,通過遠程醫療、遠程會診、遠程查房、遠程教學、遠程心電檢查、遠程監護等形式,不斷增強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
個人衛生支出占比將降至27%以下
完善政府投入機制。落實政府辦醫主體責任,確保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基本建設、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6個方面投入及時足額到位,探索實行清單管理,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加大對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傳染病院、精神病院、兒童醫院、老年病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傾斜力度。建立持續穩定的中醫藥發展多元投入機制。規范醫療機構新建擴建審批程序。到2025年,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降低到27%以下。
健全醫保支付和籌資運行機制。以動態調整為重點,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上門提供醫療服務等收費政策。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實施全省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按病種分值(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探索推動中醫優勢病種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支付方式。探索取消城鄉居民和職工醫保參保人員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醫門診起付線,引導患者到基層就診,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服務總量和醫保基金支付總量中的占比。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制定長期護理保險基本保障項目。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推進跨省和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到2025年,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率達到70%以上。
記者 趙明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