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晶)“我省渭南市、延安市被國務院列為改革試點城市,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試。”8月29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茹廣生說,此次全國共1個省份、15個城市被作為首批試點區域。“我省將重點抓好渭南、延安兩市改革試點的跟蹤指導,加快形成在全省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壓縮建設項目審批時限
2018年是我省“營商環境提升年”,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我省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十大行動”的重點內容。
根據省政府印發的《陜西省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我省將逐步實現政府投資的審批類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120個工作日,其中行政許可等審批事項所用時間58個工作日;社會投資的核準(備案)類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90個工作日,其中行政許可等審批事項所用時間38個工作日。
“2018年底前,試點城市渭南、延安政府投資的審批類建設項目和社會投資的核準類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120個工作日。”茹廣生表示。
最大限度精減壓縮審批事項
我省圍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密集出臺了相關政策。《陜西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意見》《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簡化施工許可證辦理程序措施十七條》《推進施工圖設計文件聯合審查實施意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考核標準》等相關文件細化國辦文件要求,清晰勾勒出具體實施路線。
“我省最大限度精減壓縮審批事項,總計取消不必要審批事項10項,調整合并審批事項38項,平均辦理事項數由原來70項壓縮至目前47項,精減率達33%。”茹廣生介紹說,將給相關職能部門充分授予建設項目審批權限,實行一個窗口進出件,即一表受理、統一收件、同時受理、并聯審批、統一出件,由“1對多”變“多對1”。
我省不僅在“精減”上銳意改革,同時也創新試行新的審批模式,推行聯合踏勘、聯合驗收、并聯評價、并聯評審模式,一站式完成各類評價評審、踏勘和驗收工作。
“并聯審批”實現信息共享
為解決“群眾辦事進門多、用時長”難題,我省此次改革的亮點是推出4項“并聯審批”,按照“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一套申報材料,完成多項審批”的運行模式,統一接件、統一出件。此舉將有效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實現信息資源實時共享。
——推行并聯評價評審的辦理方式。由擁有多項技術咨詢資質的同一家或幾家咨詢服務機構,同步編制從立項到環評等各類評價報告,也可采取同一階段的評審事項統一組織并聯評審,一站式完成多項評價評審工作。
——推行施工圖并聯審查的方式。住建、消防和人防等行業不再單獨進行相關技術審查,改以往的“串聯”審查為“并聯”審查。
——推行聯合踏勘的辦理方式。對需要兩個以上審批部門進行現場踏勘的,由牽頭部門協調組織相關部門統一進行現場踏勘,由窗口一次性向建設單位反饋意見。
——推行聯合驗收的辦理方式。涉及規劃、消防、人防、檔案等部門和單位的驗收測量事項,由建設單位委托測繪機構進行竣工綜合測繪,相關部門和單位依據竣工綜合測繪報告等材料,實行限時聯合驗收,統一竣工驗收圖紙和驗收標準,統一出具驗收意見。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