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唐冰
營商環境怎么樣,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最有發言權。11月28日,省政協召開優化營商環境三級聯動專題民主監督企業代表第一場座談會,會議的主角是來自我省國有企業和在陜外資企業的代表。
今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營商環境提升年”工作要求,全省上下扎實推動《全省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行動方案》和《三年行動計劃》穩步落實。改革成效如何?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座談會上,企業代表們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審批效率大幅提高、審批程序更加簡化便捷、政府部門服務意識不斷增強……”在代表們的發言中,我省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企業辦事效率得到顯著提高成為共識。正如延長石油集團黨委副書記趙海濤所說:“企業營商環境得到了根本性轉變。”
營商環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對于這一點,陜西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何熙平深有感觸。
“作為省屬金融機構,同時也是國內首家上市的非銀行金融企業,陜國投在享受營商環境提升所帶來利好的同時,也是構建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何熙平說,金融業的發展核心是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第三產業,只有實體經濟發展得好,金融業才能發展得好,才能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進而實現共同發展、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環。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更是提升綜合競爭力、區域吸引力的核心要件。何熙平建議,應進一步加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創建良好信用區域,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依托相關管理系統,進一步完善納稅人信用數據庫,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機制,為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提供支撐和保障。
營商環境好,已有企業才能留得住、發展得好,外來企業才渴望進來創業興業,才能為一個地區實現良性互動發展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競爭力,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客觀來說,對于營商環境的變化,民營企業的感受肯定更為直接和深刻。但作為國有企業,我還是要說一說我們的切身感受。”陜西投資集團副總經理王軍營介紹,近三年,陜投集團累計投資建設1億元以上的項目有30多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約500億元,新增全資及控股子公司及合作公司20多個。其中,牽涉到立項、審批、核準等各方面的行政事務,都得到了高效、順暢的解決。
王軍營坦言,盡管大的環境在向好改善,但在部分縣城,仍然存在政府在招商期間作出的承諾,項目落地后不能守信兌現;項目推進過程中手續辦理等工作進展較緩慢等問題。他建議,要進一步提高營商服務信息化程度,把能夠通過網絡解決的事務,盡可能信息化,減少辦事人員遠程奔波的辛勞。
“近年來,國家和省上為幫助企業發展出臺了許多優惠和扶持政策,但企業獲取這些信息的途徑卻較為單一和滯后。”陜西有色控股集團副總經理曲大偉說,當前,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并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重要工作之一,從省級和市級層面來看,相關政策都能夠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但越往下越容易出現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等問題。他建議,政府應廣開與企業溝通渠道,為更多企業走出國門開展業務提供幫助。同時,要加強政策指導,尤其是基層政府要重點加強對有關政策的貫徹落實,確保優化營商環境不留死角。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