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營商環境提升年”工作要求,以市場主體明顯增加、民間投資明顯上升、企業成本明顯下降為目標,堅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和“互聯網+政務服務”三位一體、協同推進工作機制,扎實推動《全省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行動方案》和《三年行動計劃》穩步落實,全省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工作成效初步顯現。
完善政策體系強化工作支撐
——注重組織體系建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作,把2018年確定為“營商環境提升年”。省上還成立了全省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八辦四組”工作體系,堅持每月召開月度推進會工作機制,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各市縣也相應成立工作機構,配齊工作人員,形成了省市縣三級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注重法制體系建設。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并頒布實施《陜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從保護市場主體、規范政府監管行為等方面進行了規范,各市縣、各部門采取新聞報道、專家解讀等方式對《條例》進行了宣傳宣講。有關部門依據《條例》對相關違法行為及時進行糾正、查處,有力維護了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將我省營商環境工作推向了法治化工作軌道。
——注重政策體系建設。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確定的核心指標,立足全省實際,我省從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證等方面制訂出臺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行動方案》、《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工作要點》和《2018年工作臺賬》,形成了任務、時間和責任清單。
堅持“三位一體”聚合發展勢能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再取消或委托下放247項審批事項,將42項和91項行政管理事項分別委托給自貿試驗區和四類“功能區”。在35個市縣、開發區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組建行政審批局,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推動工程建設領域改革,實行聯合勘驗、聯合審圖、聯合測繪、聯合驗收,推進企業投資項目“多評合一”、并聯審批。
——不斷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按照省市縣三級名稱、編碼、類型、依據相同(三級四同)的標準,對全省669項行政許可事項“顆粒化”拆分為2501項辦理項,逐項對標經濟發達地區最優標準,許可事項辦理時間承諾時限比法定時限壓縮了27.83%。編制了省市縣三級行政許可、審核轉報、備案類事項、服務事項和行政許可中介服務事項等5大類目錄清單2033項,梳理行政審批服務辦理事項4335項,為在全省范圍內實現同一審批服務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和“一網通辦”奠定了堅實基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大廳建設,新版省級456項行政許可事項已于9月10日起在“陜西政務服務網”上線運行,13個市級“政務服務網”已建成并與省級平臺互聯互通。
——建立健全營商環境工作機制。明確了省營商辦統一協調、“八辦四組”負責推進、市縣負責落實的工作體制,按照提高站位、嚴格對標、強化問責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一周一例會、一月一點評、一季一通報、半年一推進、全年一考核和工作會商、信息報送、督查督辦、動態監測、考核通報工作機制,有效促進了全省營商環境工作扎實推進。
推進利企便民增強獲得感
——加快“稅銀互動”緩解融資難。大力開展“稅銀互動”,推出“誠信納稅貸”產品,潛在企業貸款群體由1.5萬戶增加到21.15萬戶,促進納稅信用與融資信用無縫對接、稅務數據和金融數據聚合,將納稅信用轉化為企業的融資成本。目前,企業線上線下累計貸款2.7萬筆,放貸金額560多億元,有效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靠前服務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問題臺賬,逐一銷號管理,解決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建立了與企業、商會、協會等定期溝通交流機制。大力降低企業用電、稅費和物流成本,上半年降低企業負擔649.5億元,超額完成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年度工作目標。
——推進便民服務全覆蓋。深入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形成了《陜西省鎮村保留的證明事項和蓋章環節清單(共計12項)》和《陜西省第一批取消的證明事項和蓋章環節清單(共計276項)》。各市(區)圍繞審批服務便民化積極開展工作,好的經驗做法不斷涌現。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