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原登榮
12月11日,省政協“優化營商環境三級聯動專題民主監督”第七調研組在安康開展調研。在民營企業閉門座談會上,企業家代表表達了企業在簡政放權、強化監督、優化服務、規范收費等方面遇到的“難點”和“堵點”。他們認為,政府優化營商環境既要關注宏觀問題,還應俯下身子了解民企發展具體所需。
服務企業要做到“只進一扇門”
安康市育英中等職業學校校長王本周表示,雖然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簡政放權政策,但政策公開、落地以及一站式辦公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王本周舉例說:“我們學校2014年進行一期建設時,政府先規劃了30畝地,并答應一期建成后再申請周邊用地,2017年上半年一期建設結束,我們向政務大廳遞交了二期用地申請,對方答復應有市教育局批復,給市教育局打報告后很快得到批復。”
王本周再次來到政務大廳時卻被告知還需要市發改委批復,于是又給市發改委提交相關申請。他無奈地說:“最后一個工作日,我們才得到市發改委回復,表示項目投資不超過10個億需要移交給漢濱區發改委立項,而這時一個多月時間已過去,漢濱區發改委批復后,又經歷了規劃部門各種程序層層遞交,最后得到的答復卻是,在我們提交報告前,這塊地已劃給安康學院了。”
“企業花了近半年時間做了無用功,跑了這么多部門還是沒有辦成事,失落的同時更多是寒心。”王本周說,政府設立政務大廳就是為了盡可能簡化辦事手續,相關窗口單位要認真執行,切實為企業做好服務。各地優化營商環境辦公室等部門要做好考核和監督工作,確保實現企業“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規范城市管理也要考慮商業繁榮
安康市德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藥品零售、醫療器械批發、餐飲等業務于一體的本地企業。作為公司總經理,徐波經常和一些零售企業及沿街商鋪打交道。
談到營商環境,徐波不禁感慨:“一條街道改造后,整條街的商業基本都會死掉,修馬路、刷黃道沿、設隔離帶……在沒有地下通道和人行立交情況下,馬路兩邊行人基本各走一邊,不會再有融匯交通所形成的商業繁榮,人流沒了,商業也就宣告死亡。”
徐波用安康城區的幾個例子向調研組說明自己的觀點。他說:“安康修了解放路,因為沒有停車位,也沒有可供行人穿越的地下通道和天橋,華潤萬家無奈退出;修了巴山路后,民生家樂倒閉;南環路修完后,馬路行人明顯減少,喜盈門超市營業額下降到修路前的一半。”
徐波認為,相關部門只從規范城市管理出發進行城市建設,但從營商環境角度講,也應該考慮到商業繁榮問題。
規范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安康好又多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緒余發現,目前安康一些鄉鎮部門還存在“門難進、臉難看”和企業減負降成本不徹底現象。“我們是批發零售企業,垃圾費每月一平方米2.5元,1萬平方米的超市一年下來垃圾費就得30萬元,更別說物業管理收費、水電費等日常開支,我覺得垃圾費按面積收取不合理,物價等部門應該再細化。”
黃緒余進一步表示,雖然今年以來安康各地商業用電價格普通調低,每度電由原來的1.1元降為0.8元,但是個別地區仍按以前的高電價收取。“政策是好的,政府也在降低企業成本上下了不少力氣,但是重在執行單位落實,希望相關部門能做好監管,確保好政策落到實處。”
安康金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旭楠說:“供電部門對企業供電都是一口價,拉100米電線到園區差不多需30萬元,有時候錢交了電還不一定能及時送到。記得有一次我們公司想接天然氣,200米輸氣管道算下來24萬元,但市場價才50元1米,感覺有些離譜。”
陳旭楠認為,隨著近年來人工成本增加,民營企業已經不堪重負,現在供電、供氣等部門還在工程材料上賺取差價,讓人想不通,希望物價等政府部門能出臺具體指導價,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