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榮
6月27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第一批督察啟動后,要堅決禁止“一刀切”現象,堅決禁止緊急停工、緊急停業、緊急停產等這些簡單、粗暴的方式。
“‘一刀切’問題已成為環保路上的攔路虎,一些看似雷厲風行的‘一刀切’整頓背后,不僅是政府部門懶政怠政的體現,也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和無數中小企業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損害。”省政協委員、陜西恒盛集團董事長王武鎖說。
近年來,我省積極開展環境保護綜合治理,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環境治理帶來的變化。但也有企業反映,由于各級環保督察組頻繁檢查,環保壓力層層加碼,企業每周都會被檢查,給企業正常運營帶來了一定影響。
“有的環保督察巡視過于頻繁,隨意性大,甚至出現多重執法和‘一刀切’。”王武鎖發現,針對同一問題,由于環保督查檢查標準不同,檢查后提出的整改要求也不統一,致使企業反復整改,前后矛盾。有的執法者直接“一刀切”,針對在檢查中發現的個別問題,就責令全行業停業整頓,對一些不存在問題的企業也不考慮經濟和企業經營狀況影響,致使一些企業無法進行正常生產經營,面臨巨大壓力。
王武鎖以環保督查要求企業準備環保應急預案及措施方案舉例說,在環保執法檢查中,企業經常會被要求準備環保應急預案及措施方案,企業只能尋找中介機構撰寫,既浪費時間精力,又不能達到專業要求。
今年省兩會上,王武鎖在《關于規范環保檢查建立相關標準的建議的提案》中建議,政府部門環保督察應建立統一標準,針對重點督察行業,提出分類環保和防護標準;對環保要求的應急預案、數據監測等,可以由政府出面組織專業機構、專家學者、行業代表研究討論,以行業為單位形成統一標準,下發企業執行,避免各家企業尋找中介機構撰寫;應根據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具體情況,發現問題區別對待,不能“一刀切”。
王武鎖認為,環保問題是全社會關心的大問題,也關系到每一個企業的切身利益,希望政府可以制定統一的評估和檢測標準,合理引導鼓勵政策,幫助企業在兼顧效益的同時,確保環保工作更加完善。
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為防止環保執法“多重執法、一刀切”,2018年以來,我省相繼出臺《關于嚴格規范生態環境保護領域行政行為的指導意見》和《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監管領域依法行政整治行動方案》,不斷明確政策界限,規范生態環境行政行為,督促各地市加大對生態環保“一刀切”行為的查處力度,嚴禁各地各部門在生態環保督察整改中實行“一刀切”。對于具有合法手續,但沒有達到生態環保要求的企業,根據具體問題采取“提升整治、整體搬遷”等針對性措施;對于沒有合法手續,且達不到生態環保要求的企業,依法依規予以查處;即便是對污染較重的企業,環保部門也要提出整改意見,并給出整改時限;對于一些治理無望或存在違法問題拒不整改的企業,堅決依法予以取締、關停。
記者采訪了解到,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力度,層層壓實監管責任,強化生態環境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將違法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納入生態環境信用“黑名單”,實施授信融資限制、申請財政性資金項目限制、行業禁入、表彰評優限制等聯合懲戒措施。此外,還將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督促解決本系統重點企業突出環境問題;細化督察內容,全面梳理有關部門承擔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最終形成完整的責任清單;參考借鑒督察市、縣兩級好經驗,設計好督察有關部門的工作方案、路線圖和需要重點突破的問題及關鍵節點,積極運用數據信息和檔案資料,盡快取得重點問題和關鍵節點的突破。
王武鎖表示,希望職能部門能夠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環保整治執法標準,平衡好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行政執法與和諧穩定的關系,實現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