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院里,半自理護理區,老人們正在等待集中配餐。
□ 記者 滿淑涵 文/圖
每天早晨起床,程自清奶奶都堅持自己整理床鋪,將枕頭撫平靠在床頭,棉被疊得方方正正擺在床尾,白底紫花的兩塊枕巾分別蓋在枕頭和棉被上。粉紅色的床單平整而鮮亮。床頭柜掛鉤上,洗臉毛巾和擦手毛巾分開掛在兩側。
對于今年83歲的程奶奶來說,這是心目中生活該有的模樣。
但是,兩年前,這“有模有樣”生活對程奶奶來說是一種奢望。
因為突發腦梗,家住西安市豐登路的程奶奶全身癱瘓。“那天準備洗澡,剛走到衛生間門口,眼前一下就看不見了,跌倒在地上,嘴巴都歪了。”她用手比劃著說。
兒子趕緊帶著老人去了離家最近的民航醫院,又輾轉到高新醫院,最后在西京醫院辦理了住院手續。程奶奶只記得,自己僵硬地坐著輪椅,在醫院大廳等了一天一夜,烏泱烏泱的都是人。
出院后,程奶奶的二女兒留在家專門侍候老人。為了幫助老人通過簡單運動恢復身體機能,女兒、兒子要求她每次坐立5分鐘,每天多次練習。程奶奶說,她看著掛在面前的時鐘,數著秒數,時間一到就如釋重負般地躺下來,“那段日子一邊哭一邊鍛煉”。
后來,有親戚向程奶奶家人建議,應該把老人送到有專業康復養護環境的機構去。“他們說利于我養病,我就一口答應了。”程奶奶說,自己不排斥入住養老機構,只是覺得這樣的話,孩子們能輕松一些。
然而,選擇養老機構的過程并不容易。“要么太遠,要么條件簡陋,要么不夠專業,要么床位已滿……”看著孩子們一臉愁容,程奶奶自己也跟著著急。
經過親戚介紹,程奶奶和家人總算選定了位于西安市建國五巷的碑林區第三愛心護理院。再過二十多天,程奶奶就要在這里度過入院后第二個春節?,F在的她,可以每天拄著拐杖在走廊散步,可以自己整理床鋪,可以做拋球練習。望著床頭志愿者在端午節送的香包,程奶奶覺得生活又有了滋味。
跟程奶奶一樣,在西安偌大的城市里,不少高齡、失能半失能、失智、重度殘疾老人正面臨養老困境。隨著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多和平均壽命的延長,需要護理的老年人將越來越多,護理周期也將越來越長。
78歲的楊巧華家住西安交大一村,兩年前因為一次意外跌倒,造成腦溢血,半身痙攣抽搐,左側手腳變形。為了能做專業的后遺癥康復訓練,她也住進了護理院,每天在護理員幫助下堅持鍛煉,還參加書畫練習課益智。
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完善養老護理體系,努力解決大城市養老難問題。”1月7日召開的2019年全國衛生健康工作會議明確目標任務:“構建養老護理體系,深入推進醫養結合。”
“既能養病又能養老,還要衛生條件好、伙食營養好,可以提供專業照護服務,而且交通便利,方便兒女們探望。”程奶奶的基本訴求其實正是城市老年人的普遍心聲。
西安市民政局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共有各類養老服務設施2287個,其中養老機構153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944個,日間照料中心81家,累計建成各類養老床位5.6萬張。
根據1月7日出臺的《西安市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2018—2030年)》,西安將構建以公共養老服務設施為基礎,產業化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結構,養老設施和養老服務覆蓋城鄉、覆蓋全部老年人,形成市、區縣、鎮街和社區(村)四級養老服務設施體系。市級養老服務設施主要包括大型區域性機構養老設施、大型老年康復設施、老年病??漆t院等服務設施,服務全市老年人。
西安市民政局局長王碧輝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西安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精神,全力打造“15分鐘系列便民服務圈”中的“15分鐘養老圈”,同時加快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力爭在2020年之前實現城市100%覆蓋率。
在1月8日省民政廳召開的城市養老工作座談會上,省民政廳副廳長戈養年就突破難點,推進城市養老服務發展提出十項具體措施:一是健全完善城市養老服務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部門協作;二是研究推動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強化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政策保障;三是加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投入,推進養老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四是指導西安、寶雞加快推進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五是持續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專項行動,推動養老院服務質量整體提升;六是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民間資本潛力;七是積極推進醫養結合,加強護理型養老機構培育;八是加快發展互聯網+養老服務,推動互聯網與養老服務深度融合;九是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積極培育居家養老服務社會組織;十是加強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繼續實施養老護理員“千人培訓計劃”,不斷加強為老服務專業化水平,提升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