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為進一步在全社會弘揚愛國奮斗精神,本報從今天起開設“愛國情 奮斗者”專欄,大力宣傳我省各行各業為國家建設和陜西發展矢志奮斗、作出貢獻的典型人物,反映三秦兒女接續奮斗、建設強大祖國的壯志豪情,展現人民群眾熱愛祖國、艱苦奮斗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引導全社會揮灑汗水、努力奔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吳瑜(中)正在熱情地為困難旅客服務。 通訊員 尤艇攝
3月22日,西安北站的候車大廳里,旅客們像往常一樣行色匆匆。
在列車站臺上,一位頭頂大蓋帽、身穿藍制服的鐵路工作人員推著輪椅快步如飛,還不時輕聲提醒著,生怕輪椅碰到候車的乘客和行李……
這位每天負責用輪椅接送旅客的人,是西安北站“馨動長安”重點旅客服務區服務組領班吳瑜。大伙兒都親切地稱呼他“輪椅哥”。
2014年,25歲的吳瑜來到西安北站,負責為重點旅客提供服務。剛上班,他就趕上了國慶黃金周。一趟又一趟地迎來送往,7天的時間,他滿腳都是血泡。“那時候,每次回家泡腳都鉆心的疼。”吳瑜說。
因為實在太疲憊,有一次,他回到家打好洗腳水,剛坐下就睡著了。不一會兒,服務組領班的一通電話把他叫醒。原來,一位旅客抵達目的地后,專門給車站打來電話,表揚他推輪椅又快又穩。
“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吳瑜說,“其實,我只是做了本職工作,但旅客還記得我,我覺得自己的付出和價值得到了認可,為旅客提供更好服務的信念也更堅定了。”
吳瑜告訴記者,雖然推輪椅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工作,但他收獲卻很多。記得西成高鐵開通前的那年夏天,吳瑜接到對講機里的呼叫,幫助一位從四川輾轉西安的老人乘高鐵去往北京。老人得了腦萎縮,已經失去了平衡感和語言表達能力。當吳瑜將老人推到重點旅客服務區,準備轉身離開時,老人卻拉住他的手,嘴里含糊不清地說著什么。
一旁陪同的親屬可能理解了老人的意思,連忙從隨身攜帶的黑色雙肩包里取出一個袋子。里面是30多個煮熟的雞蛋。“我不要雞蛋,老人就不讓我走。我拿了1個,他不松手,直到我拿了3個他才肯放手。也不知道咋的,我一轉過頭,眼淚就流出了眼眶。”吳瑜感慨地說道。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西安北站,吳瑜每天都被這樣的溫情滋養著、打動著,而他也把這些感動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化作過硬的業務素質和優質的服務質量回饋給每一位需要他幫助的旅客。
為了更好地服務旅客,吳瑜總是特別留心候車大廳里的每一次廣播,甚至連列車時刻表都熟記于心。每次,旅客向他提問,他總是耐心作答,誠懇相待。5年來,吳瑜始終提前半個小時到崗,無論刮風下雨,他從不遲到早退,也沒有請過一天假。“每逢節假日,就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尤其是春運。剛開始我還不太理解,后來我慢慢明白了這份工作的意義。堅守崗位,看著旅客能平安回家,我就覺得踏實心安。”吳瑜說。
站內站外的迎來送往,讓吳瑜每天行走的路程超過20公里。一周磨壞1雙襪子,一年磨壞4雙皮鞋。“如果服務是100步的話,自己寧愿走101步,也絕不走99步。”因為常年奔走,吳瑜的右腿患上了風濕性關節炎,但他說,“只要看到需要重點幫扶的旅客,就有使不完的勁。”
隨著陜西“米”字形高鐵網絡的不斷完善,西安北站列車開行數量和旅客流量明顯增多。今年春運期間,西安北站日均發送旅客超過10萬人次,最高峰日均發送旅客近14萬人次。即使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吳瑜和同事們依然樂觀積極。吳瑜笑著說:“讓旅客享受到優質舒心的服務就是我們的責任。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和同事們要更加努力工作,讓更多旅客通過高鐵感受祖國70年來的發展變化。”(記者 蘇怡)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