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技術”平臺實現可視化管理
西安鄠邑區御苑新城大門口,剛買完菜的孫阿姨,被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攔了下來:“請出示你的‘一碼通’。”
拿出手機打開,志愿者用一個智能終端設備,掃描了孫阿姨手機中展示的“綠碼”,測量體溫后,揮手放行。
而在3.5公里之外的鄠邑區大數據信息中心“云技術”平臺,孫阿姨的整個掃碼過程,都可以進行場景式監督、在線通話,這為疫情防控、民生服務等提供了有力支撐。
實現“一碼通”使用可視化管理
2月20日,“一碼通”開始在西安全面試行。小小二維碼,不僅成為小區防疫和企業復工復產的標配,當你想進入每一個與你生活、工作相關的場所,都會被要求出示它。
對于基層社區、農村,“一碼通”使用如何更便捷?如何實現快速掃碼和查驗識別,提高疫情防控效率?鄠邑區大數據信息中心第一時間借助云技術平臺,在西安市首家打造出集“云監督”“云溝通”和智慧掃碼為一體的大數據共享平臺,實現了“一碼通”使用全過程的科學化、可視化、精準化管理。
具體怎么操作?3月7日,記者前往鄠邑區多個社區、超市實地走訪。以云監督為例,大數據共享平臺對全區319個居民小區的疫情防控點進行遠程監督、實時連線、早期介入,值守人員是否在崗?是否嚴格執行“一碼通”掃碼查驗?防疫點是否存在人流擁堵等情況,平臺可以迅速掌握到詳細信息。
除居民小區之外,截至目前,鄠邑區156家藥店、24家醫院、171所學校、22家銀行網點、56家有獨立辦公場所的單位以及已復工復產的企業,全部實現了“云監督”覆蓋。
鄠邑區大數據信息中心主任楊波告訴記者,對于監督發現的問題,大數據信息中心會聯合“一碼通”專班領導小組向相關單位發“提醒函”,分門別類作出相應預案,強化遠端把關、遠程溝通、精準管理和動態監測,政府也可以更科學地評估疫情。
“智慧掃碼”更便捷
對普通市民來說,感受最明顯的是“智慧掃碼”系統的運用。“過去,我們都是拿自己的手機掃碼查驗,核對信息比較慢,同時也耗費手機流量,一遇到人員高峰期,時常出現擁堵。”御苑新城物業經理王秦豫告訴記者,智慧掃碼系統配備了專業的設備,通過遠距離掃碼,既提高了識別率,又保障了防疫人員的安全,操控起來也更便捷。
企業復工復產同樣離不開大數據的共享和應用。通過“云溝通”平臺,企業可以及時了解疫情期間的權威信息,更多地掌握復工員工狀態,政府各行業監管部門,則簡化了信息采集流程,減少人力投入,推動在線辦理、簡化工作程序,做好立項、開工、投產全過程服務。
“疫情防控,關鍵在于人的防控。”鄠邑區副區長王凱告訴記者,大數據共享平臺為城市建立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提供了技術保障,是鄠邑區實現精密智控,疫情防控總體戰、阻擊戰取得勝利的有效手段。
王凱認為,移動通信技術、互聯網通信技術、數據分析技術以及手持智能終端的使用,有效改善了疫情期間的公共服務水平,提升了管理能力,這種創新和探索,也將為今后智慧城市建設奠定好基礎。文/圖 記者 宋雨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