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良在為患者診療(受訪者供圖)
□首席記者 李榮
“在武漢的65天就像一場大夢,每當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我仍然輾轉反側。”張正良在戰“疫”的日子里,收獲了感動與信任,也經歷了悲歡與離合,深切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對于剛剛榮獲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38歲的張正良謙虛地說:“能夠獲得這份榮譽,是組織上對我的認可,但所有的光環都是過去時,今天我還是一名普通醫生,重要的是繼續干好現在的事。”
身體力行做抗疫先鋒
“病區收治的都是重癥及危重癥患者,而隊員們來自41家醫療機構,我必須把大家擰成一股繩,保障醫療的質量和安全。”作為陜西省第二批援湖北醫療隊副領隊和醫療組組長,來自西安交大二附院急診科的張正良深感重任在肩。
他帶領隊友學習國家最新版診療方案,制定病區接診流程、醫師職責等管理方案,加強溝通、合理排班,實現了病區醫療隊伍的高效運轉。
2月5日,本就患有嚴重高血壓、冠心病的66歲患者趙麗芳(化名)肺部大面積感染。
“她的病情急轉直下,血氧飽和度掉到75%,必須進行插管。”張正良所在的團隊在電話征求家屬同意后,立即進行了有創機械通氣治療,并將其轉入病區改造的“迷你”ICU。
在治療過程中,趙麗芳出現不同程度的多臟器功能不全、嚴重低蛋白血癥、電解質紊亂等問題,甚至出現心率、血壓驟降的現象。經過醫護團隊及時的搶救、不斷調整治療方案,一次次與死神作斗爭,最終趙麗芳成功拔除氣管插管,改用無創通氣。
“消息傳來,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激動不已。”張正良說,有創機械通氣是治療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的終極手段之一,即使在全套配置的標準ICU內,成功拔管也是一個挑戰。此次拔管成功就像一劑強心針,鼓舞了團隊的士氣,也讓更多患者和家屬看到了希望。
因在抗擊疫情中的突出表現,張正良被授予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
所有光環都屬于昨天
經歷苦難才知幸福的分量,磨難過后才知平安的可貴。
馳援武漢期間,張正良帶領的團隊累計收治重癥和危重癥患者113名,治愈出院、癥狀轉輕轉出104名,累計護理患者280名。
“我們是陜西派出在武漢時間最長、救治重癥及危重癥患者最多的一支醫療隊。”4月6日,張正良隨隊回到西安。他和團隊完成了肩負的使命,沒有辜負患者們的一聲聲感謝。
結束隔離后,醫院給張正良放了兩周假陪家人,但閑不住的他第二天就回到了醫院。
“急診科比較忙,我過來總能幫上一些。”張正良說,救死扶傷是醫者天職,家國情懷是青年內核,身為新時代青年,必須肩負起人民重托,守好初心,為實現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全國青年文明號”號長、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第19屆“陜西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面對這些榮譽,張正良說,所有的成績都屬于昨天,自己仍然是一名普通的急診科醫生,救死扶傷始終是不變的天職。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