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形成西部大開發新格局,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共七大點三十六條,超1萬字。
《意見》提出,確保到2020年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營商環境、開放環境、創新環境明顯改善,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西部地區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通達程度、人民生活水平與東部地區大體相當,努力實現不同類型地區互補發展、東西雙向開放協同并進、民族邊疆地區繁榮安全穩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超萬字《意見》重點包括哪些內容?
1.打好三大攻堅戰
重點解決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大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力度,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西部地區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結合西部地區發展實際,打好污染防治標志性重大戰役,實施環境保護重大工程,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2.不斷提升創新發展能力
在西部地區布局建設一批應用型本科高校、高職學校,支持“雙一流”高校對西部地區開展對口支援。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西部地區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健全以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體制,鼓勵各類企業在西部地區設立科技創新公司。支持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在西部地區設立創業投資子基金。
3.推動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
推動發展現代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智能+”產業,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旅游”等新業態發展,推進網絡提速降費,加快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依托風景名勝區、邊境旅游試驗區等,大力發展旅游休閑、健康養生等服務業,打造區域重要支柱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專業服務業,加強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建設。
4.強化基礎設施規劃建設
加強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運輸通道建設,拓展區域開發軸線。強化資源能源開發地干線通道規劃建設。加快川藏鐵路、沿江高鐵、渝昆高鐵、西(寧)成(都)鐵路等重大工程規劃建設。打通斷頭路、瓶頸路,加強出海、扶貧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提高物流運行效率。
5.積極參與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支持新疆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形成西向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文化科教、醫療服務中心。支持重慶、四川、陜西發揮綜合優勢,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支持甘肅、陜西充分發掘歷史文化優勢,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通道、節點作用。支持貴州、青海深化國內外生態合作,推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支持內蒙古深度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提升云南與瀾滄江-湄公河區域開放合作水平。
6.構建內陸多層次開放平臺
鼓勵重慶、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提高昆明、南寧、烏魯木齊、蘭州、呼和浩特等省會(首府)城市面向毗鄰國家的次區域合作支撐能力。支持西部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投資貿易領域依法依規開展先行先試,探索建設適應高水平開放的行政管理體制。加快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研究在內陸地區增設國家一類口岸。研究按程序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有序推進國家級新區等功能平臺建設。
7.發展高水平開放型經濟
推動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逐步向規則制度型轉變。落實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開放制造業,逐步放寬服務業準入,提高采礦業開放水平。支持西部地區按程序申請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支持區域內企業開展委內加工業務。
8.拓展區際互動合作
積極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支持青海、甘肅等加快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依托陸橋綜合運輸通道,加強西北省份與江蘇、山東、河南等東中部省份互惠合作。推動東西部自由貿易試驗區交流合作,加強協同開放。支持跨區域共建產業園區,鼓勵探索“飛地經濟”等模式。加強西北地區與西南地區合作互動,促進成渝、關中平原城市群協同發展,打造引領西部地區開放開發的核心引擎。支持陜甘寧、川陜、左右江等革命老區和川渝、川滇黔、渝黔等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毗鄰地區建立健全協同開放發展機制。
9.深入實施重點生態工程
堅定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建設要求,保障好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安全,保護好冰川、濕地等生態資源。
10.加快推進西部地區綠色發展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和園區循環化改造,鼓勵探索低碳轉型路徑。全面推進河長制、湖長制,推進綠色小水電改造。加快西南地區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加強入河排污口管理,強化西北地區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納管工作。加強跨境生態環境保護合作。
11.支持教育高質量發展
加強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大力培養培訓貧困地區幼兒園教師。加快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東西協作,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逐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支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聯網開展遠程教育,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支持西部地區高校“雙一流”建設,著力加強適應西部地區發展需求的學科建設。促進西部高校國際人才交流,相關人才引進平臺建設向西部地區傾斜。
12.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重點加強西部地區縣級(含兵團團場)醫院綜合能力建設,持續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醫療衛生服務中的作用。加快補齊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短板。
13.完善多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
加快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推進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
14.改善住房保障條件
完善分類分級補助標準,加大對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傾斜支持力度。鼓勵通過閑置農房置換或長期租賃等方式,解決農村特困群體基本住房安全問題。積極改善城鎮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城鎮穩定就業的無房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條件。
15.人才政策
落實完善工資待遇傾斜政策,結合事業單位改革,鼓勵引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特別是基層公務員、教師、醫護人員、科技人員等扎根西部。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股權激勵、分紅等中長期激勵。允許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按有關規定在西部地區兼職并取得合法報酬。 據新華社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