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托管后,果業合作社指導農戶開展生產
□記者 蔣維博
“我家有3畝果園,原先能賣1萬多元,自從加入‘果園托管’后,合作社提供‘保姆式’服務,收入增加到了3萬多元,這兩年跟著合作社脫了貧。”貧困戶王貴前樂滋滋地對記者說。
在銅川市耀州區石柱鎮,通過“果園托管”帶動了36個自然村70%以上的果農實現了增收。其中,像王貴前一樣對果園進行托管的貧困戶共有132戶,托管面積513畝,平均每畝多收入2000多元。
石柱鎮作為耀州區蘋果主產區之一,蘋果不僅是當地農業的主導產業,也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近年來,耀州區依托當地綠嶺果業采取“全托”“半托”與果農利益聯合共享的“果園托管”模式,帶領群眾走出了一條產業發展、企業受益、群眾增收共贏之路。
據了解,“全托”主要針對果農新建幼園,通過流轉形式,組織專業服務隊對農戶果園各生產環節進行全方位管理。“半托”主要針對缺勞力、缺資金、缺技術的困難群眾,通過簽訂托管協議以及“四統一”服務,專業人員上門指導農戶開展生產。
果農可自由選擇“托管”模式,蘋果種植戶張向寧將果園全托后,利用空余時間做農機手。他說:“我管理水平有限,種出來的蘋果質量一般,賣不了好價錢。果園托管出去省心省力,還可以干其他活多掙一份收入。”
記者了解到,耀州區積極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果園進行全面托管。合作社抽調務果能手,組成技術服務隊,深入貧困戶果園實施一園一策、一樹一方的管理模式,統一品牌、統一技術、統一農資、統一銷售,以現代設施農業產業化流程提升果品質量,加快了農民增收步伐。
通過“果園托管”模式,企業無需流轉土地,就能擁有自己的生產基地。而且果樹依然屬于果農,多勞多得,果農勞動積極性也明顯提高。截至目前,石柱鎮已有近540戶果農的6300多畝果園,成為果業企業的生產基地。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