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趙婧
看病難一直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近年來,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逐步應用,我國部分經濟發達地區正在推進區域醫療衛生服務信息化建設,旨在為患者提供一個更便捷、更舒適的就醫環境。
“許多群眾反映,到醫院看病,小醫院不放心,大醫院排隊時間長,有時還可能貽誤病情……”2019年,省政協委員、陜西馮武臣大藥堂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喜云在調研時發現,我省還存在醫療系統互聯互通滯后、信息更新緩慢、一院一卡等現象。“患者抓著一把各家醫院的就診卡,卻不知道該去哪里看病,既浪費醫療資源,又浪費大家的時間和精力。”馮喜云說。
在今年省兩會上,馮喜云就此提出了《關于建立我省公共醫療信息平臺的建議》的提案,建議優化整合全省醫療資源,加強公共醫療信息平臺建設,全面推進醫療信息化進程,“希望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問診就醫,真正做到‘一卡通’。”
令馮喜云欣喜的是,他所提建議迅速得到省衛建委的回復和采納。2月15日,省衛健委印發《關于加快建設新冠肺炎遠程醫療平臺和全省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的通知》,強調要推進建設全省互聯網診療平臺,并批準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18家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
11月4日,記者從省衛健委獲悉,我省已將預約掛號服務平臺與全省醫療機構信息系統接口直聯,并開放微信、支付寶等7種預約端口,實現了從預約掛號到就診結果查詢、費用結算支付等互聯網全流程服務。
點擊進入陜西省預約掛號服務平臺網站,記者注意到,網站主頁面不僅詳細顯示了西安、寶雞、渭南等十個市縣醫院的相關信息,還附加了樓層索引、就診指南等便民服務功能。點擊進入“找醫生”板塊,患者可實時根據就診時間和就診量,采取一鍵式預約,十分快捷便利。
據省衛健委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全省已有230家醫院使用了全省統一門診預約掛號平臺對外提供預約掛號服務,累計服務220余萬人次。“部分三級醫院預約診療時段已精準到30分鐘以內,部分醫院還開展了檢查檢驗以及住院床位的預約,節約了群眾就診排隊時間。”
據了解,目前全省已申領注冊1100余萬張電子健康卡,并在咸陽市、銅川市、安康市實現了區域內就診“一卡通”,解決了部分地區“一院一卡、互不通用”的問題。省衛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省衛健委將持續推進醫療信息化建設,在確保醫療質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群眾在線提供部分常見病、慢性病的復診服務。
“提案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采納,令我倍感振奮。”馮喜云得知,目前省衛建委已陸續在各地試點推行惠民便民就醫舉措。“隨著試點范圍逐步擴大,必將惠及更多群眾看病就醫,從而實現社會健康和諧發展。希望相關部門抓好落實,不斷提升我省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讓信息平臺發揮更大作用。”馮喜云表示。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