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交通先行。交通便利、來往密切的區域往往能夠在經濟發展方面搶占先機。2020年,為加速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西安市從治理擁堵、打通斷頭路等實際工作出發,推動城市交通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市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其中作為城市“北大門”和行政中心所在地的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更是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著力改善道路交通出行環境,為全力迎接十四運、加快建成國際化大都市提供堅實的保障。
打通“堵點”暢享速度生活
位于西安市北部的經開區,轄區內縱橫分布有未央路、文景路、明光路、開元路、西銅一級路、北二環、北三環、繞城高速、機場專用高速等市內道路和高等級公路,陜西米字型網的八條道路中有六條在經開區及周邊交匯,雖然同時具備臨空、沿站、濱河、高速交匯、地鐵密集等優勢,但是伴隨轄區經濟快速發展,道路承載能力有限、交通擁堵現象也隨之出現。
改造后的張家堡盤道
“我家在鳳城九路住,上班在鳳城五路,以前早晚高峰期開車去單位得路過張家堡環島,那里非機動車與機動車搶道、行人穿行馬路等現象頻發,經常遇到堵車。但是今年我明顯感覺到開車上班一路都很順暢,不到十分鐘就到單位了,道路提升改造優化的效果很明顯。”市民王先生表示。
為打通區內“堵點”,經開區相關部門多次在上下班高峰期間開展現場調研,經認真研究、細致篩選,共分解出包括熙地港門前非機動車道改造、鳳景小學隔離帶改造、張家堡盤島車輛擁堵改造共5處擁堵問題,最終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道路施工改造、增設交通設施、完善標志標線、加強交通秩序整治等措施,疏解道路擁堵問題。經與過往數據對比,交通擁堵指數明顯下降,交通優化提升幅度達20%以上。
在緩解學生接送時段的擁堵方面,西安經開區從2019年開始通過建設“地下接送系統”來解決問題。目前,經開二校已建成由地下車庫、接駁大廳、校園通道三部分組成的“地下接送系統”,讓大家看到了城市交通優化的全新嘗試。
據了解,該“地下接送系統”的地下車庫分為兩層,共1352個停車位,設置充電樁停車位200余個,方便新能源車輛。在車庫內設置有學生接駁大廳,分為面積2520平方米的中學接駁大廳和面積2268平方米的小學接駁大廳,對學生進行分流,方便中小學家長有序接送。同時接駁大廳設有通往校園的人行通道,保障接送的學生直接從地下接駁大廳,通過人行通道直接到達校園內教學樓通道。
“感覺現在橫穿馬路現象基本沒有,小學門口接送孩子也不再排長隊了,既安全又省時,解決了我們家長的一塊‘心病’。”市民秦女士說。
共享思維重塑城市“毛細血管”
伴隨城市經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停車難便成為城市治理的一大問題。據統計,西安市目前機動車總保有量為380萬輛,居全國第7位,激增的機動車保有量讓不少市民發出“買車容易停車難”的感慨。
城市規劃專家指出,若想有效的解決城市“毛細血管”道路擁堵的問題,除了加快打通斷頭路、加快修建快速干道,加快豐富路網外,停車位的有效擴充也是關鍵一環。經開區按照《西安市中心城區交通優化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要求,全面摸排轄區停車資源,提出以共享停車、優惠停車、海綿停車位為核心的綜合方案,減緩區域內的停車壓力。
陜西糧農集團內部的停車場
據了解,經開區目前已將區內旭景崇盛園小區地下停車庫、西北復合包裝公司廠區、陜西糧農集團內部停車場作為共享停車的3個試點,規劃出275個共享車位;將經發大廈A座、熙地港地下停車場、居然之家(北二環店)地面停車場等3處停車場進行優惠對外停車,規劃出2000個車位;在鳳城一路(文景路—未央路)、鳳城五路(開元路—永徽路)施、鳳城十路(文景路—鳳楊路)、鳳城十路(修業路-齊賢路)、開元路(鳳城一路-鳳城二路)等路段施劃海綿車位約220個,有效減緩區域內的停車壓力。經開區這樣的共享方案,在解決停車難問題的同時提高空置停車資源利用效率,增加企業收益,實現了企業與車主之間的互惠共贏。
家住熙地港附近小區的劉先生就表示:“我住在老小區,停車位十分有限,以前只能把車停附近馬路邊,我也知道是違停,但是實在是找不到停車位。現在通過區內的優惠停車辦法,熙地港每天晚上10點到早7點,收費13元就能停車,又方便又劃算。再也不用擔心被交警貼條了。”
“智慧大腦”打造城市新名片
2020年,不少市民在經開區發現了一個“新朋友”,在這里既能掃碼取用雨衣、充電線等用具,還能購買便民水、飲品、特色農產品,通過電子屏還能查詢經開政務、閱讀報刊,實在是很智能很方便。
這個“新朋友”就是經開區基于“智慧城市”和“服務民眾”理念,將智能設備與多種便民設施(共享單車亭、飲水設備、分類垃圾桶等)相結合的智慧云亭。
作為一種精細化的便民服務設施,經開區的智慧云亭被細分為綜合云亭和普通云亭。在空間較大的區域設置的綜合云亭可提供掃碼取、購買、查詢等五大類十五項服務,在較小空間位置設置的普通智慧云亭,融合設置定位地圖導視服務,設置分類環保垃圾箱,還可以為公共自行車遮陽避雨。
除了智慧云亭的投放使用外,經開區還通過在非機動車停車位上設置一定數量的“藍牙道釘”的方式,高精度地識別共享單車是否被準確停放在車位上,解決共享單車亂停放和占道問題。目前在市政府南門東側及政務大廳門口共設置2處“藍牙道釘”試點,整體數據反饋效果不錯,接下來將逐漸完善相關技術,并逐步推廣至全區使用。
經開區智慧云亭、藍牙道釘的應用,是經開區運用數字時代、智能時代的工具為市民群眾提供更立體的便民服務、打造智慧城市的有益嘗試,未來,這里將運用各類“智慧工具”打造一張智慧城市的“新名片”。
除了疏通堵點、提倡共享停車、設置各類智慧智能機器外,經開區還依托公園綠地、水系等地規劃新建綠道,串聯起主要旅游景點、居住區與辦公區,形成全長8.14公里的城市綠道,為區域市民開啟慢行生活模式夯實了綠色基礎。
據統計,在2020年內,經開區通過治理交通擁堵點、打開封閉大院、解決22件交通民生實事、打造完整街道示范街區以及開展“藍牙道釘”試點、“智慧云亭”試點、學校地下車庫接送系統試點等西安市首創型亮點工作,加快推動區域交通高質量發展。在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即將舉辦之際,西安經開區將持續對道路交通進行優化提升,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升市民滿足感與幸福感。(陳嵐)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