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省民政廳召開新聞發布會,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戈養年介紹了我省今冬明春困難群眾的生活安排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省民政廳精準落實各項保障政策,全年累計下撥中央和我省民政事業費91.56億元,實施民政項目2786個,編密織牢立體式、無縫隙、全覆蓋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安全網。
97.8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吃穿“兩不愁”
戈養年介紹,從今年10月1日起,全省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5%和12%,提標后,全省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標準由613元/人月提高至644元/人月;農村低保最低限定保障標準由4310元/人年提高至4827元/人年。截至11月底,全省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60.4萬戶、135.7萬人,較2019年底凈增28.4萬人,確保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不落一戶、不少一人”納入兜底保障。
今年以來,以“三排查三清零”為抓手,先后開展4輪全覆蓋排查,確保將符合條件的未脫貧人口全部納入兜底保障范圍。目前,全省97.8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兜底保障范圍,穩定實現吃穿“兩不愁”。
下撥城鄉困難群眾冬季取暖費2.12億元
“三季度,省民政廳會同省財政廳下撥城鄉困難群眾冬季取暖費2.12億元。”戈養年說,按照城市低保戶每戶1200元、農村低保戶每戶500元、城市特困人員每人1200元、農村特困人員每人500元的標準,發放冬季取暖費,目前已全部發放到位,確保城鄉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同時,不斷提升臨時救助時效性。推動全省所有鄉鎮(街辦)建立臨時救助儲備金制度,實現困難群眾遭遇突發情況時鄉鎮直接審批,極大縮短了辦理時限。截至11月底,全省共實施臨時救助65.7萬人次,支出資金5.7億元。
投入8113萬元改造50所敬老院
省民政廳不斷強化特困人員照料服務水平。截至11月底,全省共保障城鄉特困人員12.9萬人,其中農村特困人員12.5萬人。全省8.8萬城鄉分散供養特困人員都與鄉鎮(街辦)簽訂委托照料服務協議,嚴格按照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的標準落實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照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0%、15%和25%的比例分別落實全自理、半護理、全護理特困人員照料護理標準。在集中供養方面,對敬老院實施護理型床位改造、適老化改造和安全設施設備改造。今年以來已投入8113萬元,對50所敬老院實施了改造,消除消防安全隱患,增強適老化設施建設,增加護理型床位5547張。
已建成農村互助幸福院覆蓋78%的行政村
在加強兒童福利與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方面,全省已設置1445名兒童督導員、20210名兒童主任,全面建立起縣有兒童審管員、鎮街有兒童督導員、村居有兒童主任的“三級保護網絡” ,全年下撥資金1.99億元,10.04萬名農村留守兒童、11.6萬名困境兒童、4834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5159名孤兒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同時,開展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信息臺賬,實現全省45.86萬名農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共享和動態管理。全省已累計建成農村互助幸福院1.33萬個,覆蓋78%的行政村,其中482個深度貧困村實現全覆蓋。
千名老年人床位擁有量居全國第一方陣
“推進城市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養老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戈養年介紹,當前,全省建成各類養老機構843個,其中公辦養老機構464個、民辦養老機構339個,公建民營養老機構40個。全省共有養老服務設施1.4萬個,其中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960個、農村互助幸福院13312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數量、千名老年人床位擁有量均居全國第一方陣。(王 嘉)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