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趙婧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要借‘力’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
“高質量發展就是要讓百姓邁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凝聚共識、追趕超越,抓住難得機遇,下好‘一盤棋’。”
……
12月9日,在省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小組討論會上,圍繞“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議題,多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聚焦全省區域協調發展踴躍建言獻策。
資料顯示,陜北板塊、關中板塊和陜南部分板塊都屬于黃河流域,其總面積和總人口分別占到全省的65%和76%。“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與會人員普遍認為,加快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是新時代陜西追趕超越的題中之義。
作為黃河入陜第一縣,黃河流經榆林市府谷7個鎮、26個村,共108公里。在府谷縣政協主席楊艾霞看來,黃河不僅澤被陜北,也造福了全省百姓。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省各地、各部門要形成共識,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集成,切實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都是‘綠水青山’‘金山銀山’,也都存在地方發展和水系保護問題,如何共同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商洛市政協主席高健建議,協同推進黃河、長江流域生態和發展,在“十四五”規劃中突出區域重點和特色,出臺可行性強的配套政策,利用水資源做好“大文章”,奮力開創陜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西安市政協副主席王國根認為,“借力”的方式殊途同歸,其共同目標都是助推陜西實現新時代追趕超越。他建議向黃河流域先進省份學習,系統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優勢產業集群。加快產業結構、資源結構、運輸結構調整,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攜手共建美麗文明城市。
近年來,黃河上中游管理局以黃河上中游地區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開展了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流域治理規劃、外資項目實施與管理、預防監督、河道水政水資源管理。“各地需求不一致、條件也不對等,到底哪些地方需要監督,哪些地方需要管理。”黃河上中游管理局副局長李典認為,各地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奏響黃河生態最強音,齊心協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西銀高鐵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即將正式投運”“已建成子長至姚店等高速公路”……交通是連接區域發展的重要紐帶,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張紅書表示,要結合“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和陜西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編制工作,主動加強與有關市縣對接,進一步強化與交通運輸部銜接,積極爭取將我省黃河流域更多運輸通道和重點項目納入國家規劃。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