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張涵博
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綜合承載了人民政協性質定位,是新時代賦予人民政協職能定位的新內涵。如何更好地堅持這個性質定位,從而凸顯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成為擺在政協人面前的重大課題。
12月10日,省政協召開“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理論研討會。會上,部分基層政協組織代表、政協委員、政協機關工作者和專家學者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了理論探討。
人民政協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關鍵就是要完善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的落實機制,推動人民政協的協商成果向黨和政府決策轉化。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張亞澤認為,應加強和改進各級黨委對政協工作的領導,形成用協商民主方式開展工作的制度化實踐。
“要把協商民主作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張亞澤說,各級黨委需要加強統一領導和規劃,把協商民主納入工作部署和議事日程,把協商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和工作規則,建立協商事項的目錄清單,列明哪些事情必須協商、哪些事情一般應該協商,對明確規定需要政協協商的事項必須經協商后提交決策和實施。
每年確定的40多個協商議題中,有一半來自市委、市政府的提議。榆林市政協研究室主任劉榮廷介紹,“在年度協商議題的征集中,我們除了廣泛征求政協委員和各黨派團體的意見,還向市委、市政府領導發函充分征求意見。這樣選定的協商議題,黨政有關領導不但關切度高,也為協商成果轉化創造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縣委點題、政府命題、政協解題。”澄城縣政協主席許拴鎖說,通過精選協商議題,創新協商方式,提高協商頻次,讓政協委員、黨派團體、各界人士、群眾代表都可以在政協這個平臺上有序協商、交流互動。
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需緊緊牽住制度建設這個“牛鼻子”。銅川市政協主席劉印生說,市政協通過建立完善“主席聯系界別、專委會聯系部門、常委聯系委員和委員服務群眾”工作機制,形成分工負責、層層抓落實的良好格局,認真落實重點提案領銜督辦制度和社情民意信息報送、分析和跟蹤反饋機制,聯合政府建立政協意見建議、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采納落實和跟蹤督辦機制,推動履職成果高質量轉化。
“有‘忠心耿耿’之心但‘不知咋整’、有‘任勞任怨’之行但‘不知咋干’”,山陽縣政協委員阮班海的話,道出了許多基層政協委員的履職困惑。他認為,要保持良好的學習充電習慣、真誠合作共事習慣、深入調查研究習慣、密切聯系群眾習慣,切實增強委員擔當的本領。
以建立并落實三項經常性制度為抓手,安康市政協著力提升基層政協委員的協商素養。據安康市政協研究室主任王化信介紹,市政協建立重大政策培訓制度,圍繞黨和國家的最新重大政策,定期組織專題培訓,提高委員政策知曉率。建立重要情況通報制度,及時向委員通報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重點工作進展情況。落實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為委員調研提供充足保障,真正讓他們知民情、懂民憂、發民聲。
西安市政協持續在完善工作制度上下實功、求實效,對于協商前情況不熟的問題,市政協搭建平臺載體,促進委員知情明政,做到不調研不建言;對于協商中互動不夠的問題,調整議程安排、延長交流環節,確保協商深入、充分、精準;對于成效反饋不足的問題,健全跟蹤反饋機制,及時向委員反饋。“實踐證明,通過健全協商制度、規范協商流程,才能保障政協協商有序有效開展。”西安市政協研究室主任任莉娟說。
“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運行機制和質量標準體系,形成“調研—協商—督辦”的閉環機制,讓協商務實有效、有章可循、渠道暢通,把協商互動列為各類協商會議和活動的必要環節。”省政協研究室副主任劉德力建議。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指出:“建言資政是履職成果、凝聚共識也是履職成果,甚至是更重要的成果。”
“在差異中尋找‘最大公約數’,需要把社會各方納入到政協協商平臺中來,拓寬利益表達渠道,擴大有序政治參與。”寶雞市政協副主席徐勇認為,要推動履職延伸,就要開展“雙走進”活動,與群眾“面對面”,與民意“零距離”,通過發揮政協組織解釋疑惑、宣傳政策、理順情緒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從而鞏固已有共識,凝聚新的共識。
如果說人民政協是專門協商機構,那么專委會就是“專門中的專門”“機構中的機構”。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周建功說,專委會要圍繞黨政部門重視、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創新調研方式,吸收委員意見建議的精華,切實提高調研報告的質量,鼓勵委員緊貼民生問題反映社情民意,實現多渠道履職盡責,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委員就在身邊。
“協商民主實踐證明,政治參與主體越寬、參與渠道越多,參與層次越高、參與強度越大,政治參與的發展程度就越好,民主政治就越能得到普遍有效的實現。”漢中市政協主席嚴維佳在交流中表示,政協應當通過建設信息化平臺,創新協商形式,打破地域、空間等限制因素,把協商議政的末梢從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等向社會公眾拓展和延伸,實現“眾人的事情”由更廣更多的“眾人”商量,也使委員履職更具時效性、針對性。
“譬如,面對群眾普遍關注的上學、看病、就業等問題,通過在網上開設微博欄目、設置論壇議題、組織網民評論等形式,可以及時將委員履職關注點向社會熱點問題和群眾身邊的事情聚焦,第一時間掌握輿情動態、匯集社情民意、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嚴維佳說。
省政協常委、省總工會副主席吳志毅建議,大力發揮“履職通”APP作用,方便政協委員掌上交流、提交電子提案,也方便量化管理委員的履職情況,促進政協工作更加高效、規范和透明。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