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0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報告”發布,榆陽區在“全國地級城市市轄區高質量發展100強”中位居第59位,陜西唯一!
當前,我國城區不但是發展要素的重要集聚地,而且已經成為創新驅動、發展轉型的核心引擎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主體力量。為客觀評價城區發展水平,引導城區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結合指標設置科學性和數據可得性,壹城智庫構建了城區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圍繞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和安全發展6個目標層進行評價。
2020年以來,榆陽區堅持“抓黨建、強基礎、興產業、促發展”思路,抓早動快落實“六穩六保”,采取果斷措施開工復工重點項目,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前三季度,榆陽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2.8億元,同比增長9.1%,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發展態勢最好的縣區之一。
以榆陽高新區、金雞灘循環經濟產業園等園區為載體,相繼引進兗礦、華電、陜煤、有色、中鹽、中能等100多個“國字號”“省字號”大型企業項目,上馬總投資3000多億元的重大項目200多個,形成高端能化、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多元并舉的現代工業體系,成為陜北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支撐。
按照“鄉村振興、鄉為主體,整鄉推進、板塊聯動”的路徑,充分發揮“三農”工作8個“國字號”示范作用,大力發展“3+2+X”新興主導產業,強力推進10萬畝優質飼草、10萬畝大漠蔬菜、10萬畝山地蘋果和100萬只榆陽湖羊、10萬頭優質肉牛等“3+2+X”新興主導產業發展。目前已建成湖羊產能50萬只,明年將達到100萬只,到“十四五”末,飼養量將達到200萬只。同步建設30萬畝“中國草業明珠”和全國最大的肉羊、馬鈴薯全產業鏈基地。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面實施“三環三帶七園七廊道”全域生態建設,年均新增營造林10萬畝以上,林木保存面積達到482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50%,2019年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累計投入12.5億元落實“十大行動”,9396個貧困人口穩定脫貧、80個貧困村高質量退出。累計投入20多億元,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全國公共文化先進縣區。累計投入160多億元,高標準建設榆林一中等165所城鄉學校,新增學位6萬多個,高質量建成省級教育強區、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立全省首個縣區公立醫療集團。建立“區鄉村組戶”五級養老服務體系,實現中心村老年互助幸福院全覆蓋,建成全國首批養老服務示范區。率先學習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強力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集成創新社會治理,確保大局和諧穩定,成為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區、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堅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事業產業同步繁榮,大力發展全域文化旅游,全面加快文化強區建設。陜北民歌博物館已經成為對外展示陜北文化的新窗口,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教育基地成為榆林乃至全國治沙歷史、治沙精神的精典名片,張季鸞紀念館、鄧寶珊將軍紀念館、麻黃梁黃土地質公園、榆林野生動物園和夫子廟“五館一中心”等一批精品文化工程,成為全國有影響力的文化名片。每年舉辦的中國農民豐收節、鄉村溜溜音樂節、大漠汽車越野賽、風箏音樂節等100多項“大美榆陽”文化旅游系列活動推陳出新,異彩紛呈。趙家峁“老家記憶”、孟家灣草灘風情、紅石橋樂沙戲水、白舍牛灘田園綜合體等一大批鄉村旅游景區蓬勃發展。2020年,全區共接待旅客895.48 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5.728 億元。
榆陽區“十四五”期間,將聚焦“全國進位、西部十強、全省前三、全市引領”目標,立足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核心板塊,爭創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標桿;立足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核心板塊,爭創資源型地區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桿;立足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地帶現代農業發展核心板塊,爭創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標桿;立足黃河流域黃土高原生態建設核心板塊,爭創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新標桿,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榆陽宣傳)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