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秦嶺”管控指揮中心監管人員通過無人機提供的畫面,指揮網格員現場處置違規搭建現象。
2020年12月30日上午9時,一架無人機從西安市臨潼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智慧秦嶺”管控指揮中心院內升空,不一會兒就在驪山上空6平方公里范圍完成盤旋巡查,無人機攝錄的畫面實時顯示在管控指揮中心大屏幕上。
“無人機,請降低高度。”9時20分,管控指揮中心監控人員發現驪山牡丹路口情況異常,立即向無人機操作員發出指令,一座正在搭建的棚子出現在畫面中。
“驪山區域站,牡丹路口有疑似違規搭建,速往處置。”9時25分,管控指揮中心通過網絡與驪山區域站對話交流,正在驅車巡查的網格員立即前往現場調查處置。原來是當地一商販在搭建售貨棚,鐵架子剛搭起來還沒來得及蒙上防雨布,就被當即拆除、恢復原狀。
2020年12月23日,運用無人機實時傳輸數據、畫面,集“人防、技防、物防、聯防”于一體的監管體系——“智慧秦嶺”管控指揮中心在臨潼區投入運行,對秦嶺生態環境實施立體化、全覆蓋、數字化管控,實現遠距離、全方位、全天候實時監測。“管控指揮中心通過給無人機搭建野外傳輸平臺,將高清畫面實時傳輸到管控指揮中心,甄別發現問題,實現無人機空中管護,彌補車輛、網格員巡查短板,極大提高了精準監管和高效巡查能力。”西安市臨潼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網格辦負責人說。
臨潼區有9個街道辦承擔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2020年以來,該區先后部署實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2020年工作要點、臨潼區秦嶺范圍內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等10多個涉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制度、方案,緊盯破壞秦嶺生態環境問題不放松,發現問題551起,已經全部整改完畢;違建專項整治成效持續鞏固、野生動植物保護初顯成效,全區有5個村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國家森林鄉村稱號。
為了建立完善秦嶺保護網格化管理長效機制,臨潼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執法局在各街道辦設立區域站,有專職網格員48名,在26個村級保護站設立兼職網格員70名,依托專兼職網格員、護林員、防火員、村組干部等組成的流動檢查隊伍,堅持每日巡查,嚴格落實“常態巡山、網格管山”要求。由于保護區域地形地貌復雜,一些地域巡查人員難以到達實地,該局借助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化監管平臺綜合管理系統,在重點路口、重點區域建設300個槍型攝像系統,在制高點安裝360度旋轉帶紅外線監控,購置無人機3架,利用無人機巡查拍攝,實時傳輸數據、畫面,與網格員實地巡查對話交流,建立起集“人防、技防、物防、聯防”于一體的監管體系;通過車輛巡查主干道兩側、人員巡查小道兩側及目之所及、無人機空中巡查偏遠地帶、路口村道監控監管過往車輛及人員的模式,實現了對保護區遠距離、全方位、全天候實時監測、管理。
記者了解到,“智慧秦嶺”管控指揮中心主要包括顯示平臺、調查數據研判庫、前端探測監控系統、網格化監管平臺及四級保護管理體系。“智慧秦嶺”管控指揮中心的建成,實現了調查數據研判庫、無人機空中巡查畫面實時傳遞、固定監控和網格化實時監督管理四大功能有機融合,真正實現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中及時發現問題,快速、準確處理和常態化監管。該中心除應用于秦嶺生態環境監管外,還具有網格員管理、森林防火監測、野生動物保護、亂砍濫伐發現、林業資源核查、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案件取證等功能。
西安市臨潼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網格辦負責人表示,從2021年開始,他們將充分發揮“智慧秦嶺”管控指揮中心平臺作用,增加巡查頻次,通過無人機每天巡查、固定探頭實時監控和網格員流動巡查相結合模式,實現一線巡查人員與管控指揮中心實時對接,及時發現問題,建立臺賬,銷號管理;對整治過的問題和點位開展二次“回頭看”,進一步提升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水平,鞏固秦嶺專項整治工作成效,努力實現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長效化管控。(記者 宋志明文/圖)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