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白瑤
2018年8月,寶雞在未逐戶甄別企業用電情況下,全面切斷“散亂污”企業用水、用電,部分非散亂污企業用電也被切斷;2019年8月,榆林將區域內210國道過境線公路強制限行,環保達標的LNG燃氣車也被“一刀切”限行……近年來,我省部分市縣為應對環保執法督察檢查,對企業采取“一刀切”關停的簡單處理方式被曝光,整治隨意粗暴執法顯得尤為迫切。
對此,省政協常委、安康市中心醫院副院長吳雙有在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規范環保執法督察檢查的建議》的提案。提案指出,我省各級環保督察巡視過于頻繁,幾乎是月月有檢查,周周有整改;各類督察檢查標準不統一,出現多重執法和“一刀切”的督察行為,督察檢查存在形式主義傾向。
“只有政府協調統籌、考慮各方,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環保督察措施,著力推動整改落實,才能逐步推進環保行業的規范化管理。”吳雙有在提案中建議,各級環保督察部門應合理安排督察頻次,避免盲目重復督察;政府應專門成立技術組,制訂科學合理的、覆蓋面廣的環保規范;相關職能部門在發現問題時要區別對待,不能簡單地“一刀切”;環保督察應強化督察問效,摒棄形式主義和“為了處理人而處理人”的錯誤思想。
這件提案受到省生態環境廳的高度重視,并就提案辦理情況和答復內容多次征詢吳雙有委員的意見和建議。
2020年12月25日,在省政協人資環委召開的重點提案協商評議座談會上,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張育奎在答復提案辦理工作時表示,關于環保督察檢查問題,我省曾在2016年10月至2019年底開展環保督察工作,實現了對全省13個市(區)全覆蓋和對5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回頭看”,探索總結出督察工作流程、督察進駐工作規程、督察整改等多項基礎性制度。
2019年6月,中央出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明確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實施規劃計劃管理,首次以黨內法規形式,明確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框架、程序規范、權限責任、結果運用等,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配套制度、規范和模板。
針對環保督察“一刀切”問題,近年來,省生態環境廳積極探索創新環境管理機制,嚴格規范生態環境執法行為,著力解決生態環境執法不嚴格、不規范、不透明、不文明和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堅決杜絕隨意執法、粗暴執法。
省生態環境廳曾先后印發《關于嚴格規范生態環境保護領域行政行為的指導意見》(2018年10月)、《關于進一步規范生態環境執法堅決防范“一刀切”的通知》(2019年8月)等文件,要求各地各部門在環保督察檢查工作中,嚴禁“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的敷衍應對做法,避免緊急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從堅持依法依規從嚴監管、堅持分類施策,嚴防“一刀切”,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加快完善污染源“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等方面對我省生態環境執法工作提出了要求。
為了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強化相關環境監管和服務措施,從2020年3月起,省生態環境廳在全省范圍內開始落實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認真實施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采用視頻監控、無人機等手段對企業開展非現場執法檢查,實行分類監管、差異化監管,科學合理配置執法資源,優化執法方式,提升執法效能,全力推進我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我省即將出臺《陜西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將嚴格依法、精準、科學組織實施督察工作,建立完善相關配套制度、規范和模板,確保督察執法工作規范化運行。”張育奎表示,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依法依規開展生態環境督察和執法,注重統籌推進,堅決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一刀切”做法,避免緊急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不斷提高生態環境督察執法效能。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