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羅軍 實習記者 白瑤 攝
“加強我省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育更多的新農人是實施全面鄉村振興的關鍵和重要抓手。”1月25日,在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分組討論會上,省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羅軍委員直言,發展農業農村經濟,關鍵在人,首先需要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的問題。
今年省兩會期間,羅軍委員提交了《關于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助力鄉村發展的建議》,系統全面的分析了我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實際情況。他認為,盡管我省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也探索了多種培訓模式。但目前仍然存在著諸如教育培訓內容的層次不完善,以技能培訓為主,有關學歷提升、經營、管理、服務等的方面教育培訓不足;教育培訓方式相對單一,不能完全滿足農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需求;偏重于技能培訓而缺乏產業融合、創新創業等瓶頸,成為制約我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主要阻力。
針對上述問題,羅軍建議政府部門應科學規劃、加強引導,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頂層設計,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納入法治化管理軌道,合理設置職業農民培育行業準入制度,推動新型職業農民擇業理念革新。同時,政府還應積極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普惠體系,實現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并行,在此基礎上推廣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加強涉農培訓資金的集中統籌支配,依托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民創客工場等開展培訓基地建設。
他還建議要創新培育形式,一方面將培訓延伸至基層一線,加大現場實踐培訓的學時數,集中培訓、專家指導、小組互助、經驗介紹和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豐富培訓內容、強化培訓效果、節約培訓成本;另一方面運用“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加強培訓的覆蓋面。
此外,羅軍認為,應鼓勵和支持獲得證書的職業農民參加“高職擴招”“成人專升本”等學歷教育,提高學歷層次。對有一定知識基礎的農民,按照個人需要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的方針,推薦到職業技術學院或本科院校進行專業學習,取得大專或本科學歷,培養農村高層次農業人才隊伍,為鄉村振興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有前程的高級農業技術專家。
各界導報實習記者 馬少培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