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三原縣構建高素質農民培育體系,強化鄉村人才支撐—— “新農人”何以興農

2024-08-09 08:48:13  來源:群眾新聞  


[摘要]“作為全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3個試點縣之一,三原縣的農民教育培訓一直走在全省第一方陣,為全省高素質農民培育提供了經驗。”陜西省現代農業培訓中心培訓科科長張愛華說。今年5月,三原縣兩所農民田間學校入選第一批全國縣級優質農民田間學校。...

任金玉在大棚里采摘成熟的西紅柿。 記者 劉居星攝

  眼下正是玉米拔節的關鍵期。7月25日,三原縣新興鎮豐王村的一處玉米地里,綠油油的玉米苗已經躥到半米多高。

  去年,三原縣陵前鎮曹師村職業農民劉江到豐王村流轉了60畝地試種玉米。今年夏初,外出考察后,他立即對玉米地進行了滴灌水肥一體化改造。“滴灌技術可以增強作物抗御水旱災害能力,還能將肥料直接送到作物根系,提高肥料利用率。”劉江告訴記者,“改造后,每畝地產量能增加100公斤,人工等綜合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在三原縣,像劉江一樣經過國家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有2470余名。他們已經成為當地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的示范引領者,領辦、參與管理230余個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人均年收入超過16萬元。

  “作為全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3個試點縣之一,三原縣的農民教育培訓一直走在全省第一方陣,為全省高素質農民培育提供了經驗。”陜西省現代農業培訓中心培訓科科長張愛華說。今年5月,三原縣兩所農民田間學校入選第一批全國縣級優質農民田間學校。

  組建田間學校,培育更多“新農人”

  “天新108畝產2萬斤、20畝地新增產值16萬元,是今年試種的3個新品種里的‘頭等生’。等田間學校開課了,我要好好給大家講講。”7月22日,承擔著三原縣縣級科技項目的任金玉,正忙著總結新品種的科研數據。

  聽起來,任金玉好像一個高?;蛘哐芯克膶<医淌?。實際上,他是魯橋鎮峪口村一名地道的農民。

  從小,任金玉就跟著父輩下地種田。作為“老把式”的他篤信“人勤地不懶”,肯下苦收成就不差,但在農廣校經過一次系統學習后發現,種田的“名堂”還真不少。

  培訓結束后,任金玉一口氣投入3萬元,把原來的土棚改建成12米寬、3.8米高的拱棚,并引進新品種。在他的精心管理下,每株西紅柿苗能結7層果子,而且個大、顏色好,嘗一口,沙甜!

  第一年,任金玉的6畝西紅柿就賣了近10萬元;第二年,12萬元;第三年,15萬元……

  原本質疑任金玉“瞎折騰”的村民紛紛前來學習“取經”。任金玉也毫不吝嗇:“政府免費培養咱,就是給大家做示范。”他把村民納入蔬菜合作社,帶領大家抱團發展。

  依托任金玉的合作社,三原縣建起魯橋鎮清麓蔬菜農民田間學校,與農廣校合作累計培養新型職業農民562人。這些農民的年收入在20萬元左右。每年,任金玉都要帶著大家出去轉轉,看市場行情、學先進經驗。合作社也專門留出幾個大棚,進行新技術和新品種試驗。

  “我們新農人手掌是粗糙的,腦袋是充實的,口袋是鼓鼓的。”任金玉頗為自豪。

  在三原,農民田間學校已成為農業產教結合的主陣地、農民培育的加油站、科技成果的轉化器。

  近年來,三原縣以“各鎮(街道)有1個田間學校、1個產業示范基地、1名領軍人才、1支技術隊伍,每村儲備高素質農民人才30人”為目標,構建高素質農民培育體系。

  依托現代農業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三原縣分類組建、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農民田間學校。各田間學校在縣農廣校指導下,圍繞蔬菜、果業、電商、物流等不同領域開展自主培訓,每年培訓7500余人次。

  懂市場、會經營,農產品“身價”上漲

  試種玉米只是劉江作為職業農民的積極探索,此前,他的主業是蘋果的倉儲與銷售。就在今年夏玉米播種前,劉江還與越南一家水果商談成了25萬公斤蘋果出口的合作意向。

  三原縣并不是蘋果優生區,但三原蘋果卻有著穩定的市場價格和銷售渠道,并在這兩年頻頻走出國門。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田間學校的農民培訓。

  幾年前,劉江就觀察到,村民存儲在冷庫里的蘋果品質參差不齊。每到蘋果銷售季,由于果農不了解市場,中介還會輪番刻意壓價。

  “果農‘各自為戰’,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很難形成品牌和規模。”在農廣校進行系統學習后,劉江認為,有必要在果農中開展職業化培訓。于是,依托劉江公司的倉儲、電商業務,一所專門圍繞蘋果產業發展的田間學校在陵前鎮誕生。

  立足市、縣兩級農廣校的人才庫和課程設置,三原縣推行“農廣校+田間學校+實訓基地”管理體系,遴選師資71人,組建特色產業專業技術服務團隊5個,按照“講給農民聽,做給農民看,教會農民干,幫著農民賺”的思路,開展技術培訓、實踐指導、協助促銷等服務。

  “除了在校學習培訓,我們實行全程跟蹤指導,通過專業技術服務團和志愿者對學員開展線上線下回訪,精細把關農業生產、包裝銷售各個環節,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劉江說。

  短短幾年間,當地蘋果質、量齊升。更重要的是,果農學會了多渠道關注市場信息,商品意識不斷增強,想輪番壓價的蘋果中介沒了市場。

  現在,陵前鎮池陽綠農農民田間學校既是專業知識的培訓地,也是果業市場行情的信息交換地。該校每年組織2000余人次開展農業種植、加工、包裝、直播銷售等培訓,帶動周邊農民農產品收益增長10%以上。

  從會種田到“慧種田”,農民生活更富裕

  今年5月,來遵周父子帶著合作社社員在短短5天內,用無人機完成了乾縣6.5萬畝小麥的飛防噴灑農藥作業,收入15萬元。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來遵周的鑫銳農機專業合作社院子里貼著這樣一句醒目的標語。來遵周深耕農機行業多年,他的合作社一直為農民提供農業生產托管和農業機械服務。因此,當他在新疆接觸到無人機飛防作業后,便果斷斥巨資多次購入無人機。

  “依靠人工打藥,一個人一天最多能作業20畝農田,而無人機一天作業200多畝農田不是問題。”來遵周告訴記者,無人機作業效率高、管護效果好,畝均成本也低。

  來遵周的兒子來銳大學畢業后也返回了家鄉。他考取了大疆無人機培訓師,在依托鑫銳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的農民田間學校,兩年免費培訓學員200多人。2021年起,來遵周父子帶領學員,每年在省內外進行無人機作業上百萬畝,年收入約400萬元。

  從會種田到“慧種田”,不僅農業管理更加高效,還讓農民少吃苦頭、更有賺頭。

  在三原縣渠岸鎮大村王村的一處蔬果智能溫室大棚外,村民姬光輝悠閑地品著茶。打開手機,苗情、墑情一目了然,動動手指就能控制溫度、濕度、水肥等情況。

  “蔬菜不出地頭就有收購商排隊等待采摘裝車,銀行、快遞、客商主動進村談業務。乳瓜價好的時候,一天賣1萬多元。”姬光輝說。

  隨著各地高素質農民的加快培育,越來越多新知識武裝、新技術加持、新理念賦能的新農人,帶動農業生產“一路生花”,讓希望的田野更加充滿希望。(記者 劉居星 母家亮 通訊員 田怡心)

編輯: 穆小蕊

相關熱詞: 種田 市場 經營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心县| 巴里| 凤翔县| 库伦旗| 贵港市| 南木林县| 诸暨市| 双流县| 东兰县| 洛隆县| 元江| 通山县| 庆阳市| 特克斯县| 许昌市| 茌平县| 赣州市| 鄂托克前旗| 东兴市| 赣榆县| 威远县| 砚山县| 宿松县| 奉化市| 淄博市| 当雄县| 府谷县| 宜黄县| 岳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福清市| 邳州市| 红桥区| 汨罗市| 应城市| 宜城市| 柘荣县| 迭部县| 广水市| 沂南县| 察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