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吳宇婷):2月2日,《2021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發布。報告中指出,在過去的一年,西安市著力穩外資穩外貿,全市進出口總值增長7.2%,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納入國家示范工程。
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 供圖 西安國際港務區
亮眼成就的背后,離不開中歐班列“長安號”這支奔跑在歐亞大陸的“鋼鐵駝隊”。
寒來暑往,汽笛聲聲,一趟趟中歐班列晝夜奔忙、鏗鏘行進。從西安出發,中歐班列“長安號”已經成為中國制造走出國門、絲路沿線國家特色產品進入中國的“絲路使者”。
截至2020年12月底,中歐班列“長安號”已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及歐洲開通運行15條干線通道,覆蓋了歐亞大陸全境。全年開行3720列,較2019年高速增長1.7倍。同時,“長安號”還連續蟬聯中歐班列質量評價指標第一名,成為了全國中歐班列的排頭兵。
排列整齊的貨箱成了西安港的一道風景線 供圖 西安國際港務區
據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孫藝民介紹,在“十三五”期間,中歐班列長安號持續蓄積發展勢能,特別是2020年多點突破、全面發力,運行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規模化、集約化、規范化不斷加強,實現了“通道+貿易+產業”的良性循環。孫藝民介紹說,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量從2015年的95列,增長到2020年的3720列,是“十二五”末的29.2倍;年運送貨物量,從2015年的14.25萬噸,增長到2020年的281.1萬噸,是“十二五”末的19.7倍。運營線路由中亞五國,拓展至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及歐洲的15條干線通道,覆蓋歐亞大陸全境;開行頻次也由十二五末的平均每周2至3列,猛增至現在每天開行10至11列。
自2013年首列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開行以來,伴隨著鐵流滾滾,中歐班列“長安號”的溢出效應逐漸凸顯,不斷推動大西安走向“一帶一路”對外開放的最前沿。
中歐班列“長安號”已經成為絲路交流使者供圖 西安國際港務區
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孫藝民介紹說,國際港務區將按照國家關于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積極應對國際疫情影響,高質量開行中歐班列長安號,實施西安港擴能優化行動,推動形成港貿、港產、港城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確保以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為主體的亞歐陸海貿易大通道穩定運行,加快國際物流中心、產業轉移中心、人文交流中心、金融服務中心、貿易中心建設,為陜西西安經濟增長開辟新空間、搭建新平臺,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
目前,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的集結線路達12條,輻射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晉陜豫黃河三角洲等主要貨源地。接下來,國際港務區將主動拓展周邊合作省市,常態化加密開行“+西歐”集結班列,夯實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地位,全力構建內陸地區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
依托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西安國際港務區將做好東部沿海產業轉移承接工作,加大大宗商品貿易產業培育,不斷引導、鼓勵省內外貿企業開行本省特色產品專列。西安國際港務區將充分發揮跨境電商綜試區政策優勢,加大“長安號+跨境電商”融合力度,加密開行中歐班列長安號跨境電商專列,建設中歐班列全國跨境電商集結中心,大力促進“班列+口岸”模式發展,做好糧食專列、汽車整車專列服務保障工作,全力推動中歐班列長安號與產貿同步發展。
西安國際港務區將聯合海關、鐵路積極探索高效、便捷的國內外貨源集結和分撥模式,推動鐵路提單物權化、關鐵通等創新舉措落地,加快中歐班列長安號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探索開展中歐班列相關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西安國際港務區將加快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示范工程項目、臨港產業園(一期)等項目建設,聯合中鐵西安局集團公司和中鐵集西安分公司,啟動西安鐵路口岸中歐班列集散作業區項目建設,完善新筑鐵路綜合物流中心功能設施。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