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用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破解當前經濟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關鍵。
“十四五”開局,如何使科技創新成為驅動陜西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今年省兩會上,多名省政協委員在提案中提出了意見建議。
01 營造良好科技創新環境
王輝
省政協委員
“陜西作為科教大省,應主動聚焦科技‘卡脖子’問題,加強產學研用合作創新,把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省政協委員王輝在提案中建議,政府應出臺更多科學技術成果向產業發展轉化的扶持政策,暢通多元化科技創新資本轉化渠道,消除科學技術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的屏障,使科技創新成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源泉。
李曉靜
省政協委員
科技成果轉化離不開金融支持。省政協委員李曉靜建議及時成立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基金,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向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領域。加大科技金融政策引導力度,出臺金融優惠政策,緩解科技企業融資貴難題。優化金融投資環境,通過招商、孵化等方式培育一批具備投資熱點的科技企業,帶動金融資本主動流入;搭建科技企業投融資平臺,夯實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保障。
02
做優做強實體優勢產業
劉德安
省政協委員
把創新嵌入產業發展各領域、各環節,做精特色現代農業,做優高端能源化工產業,做強先進制造業,形成產業鏈和創新鏈的良性互動。
省政協委員劉德安建議,應以西安提出的“6+5+6+1”現代產業體系為總體目標,積極尋求5G技術、人工智能、機器人、增材制造、大數據與云計算等新興產業與現代金融、現代物流、會議會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檢驗檢測認證等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的應用場景,不斷推進產業交互融合的場景化落地,推動先進制造與高端服務有效融合,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效率。
李宏安
省政協委員
“加大陜北能源化工產業綠色數字化轉型步伐,以大型能源企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以智能化、綠色化為抓手改造傳統能源企業,通過骨干企業實施綠色化、數字化轉型,對其產業鏈上下游及配套行業形成帶動作用,由點及面輻射帶動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省政協委員李宏安圍繞做優高端能源化工產業提出建議。
03
培養科技人才后備力量
任保平
省政協委員
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省政協委員任保平認為,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最關鍵因素,應樹立人才是經濟發展第一資源的理念,在全社會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應把產業鏈、創新鏈和人才鏈有機結合起來,圍繞產業鏈、創新鏈構筑人才鏈,實施人才驅動戰略。尊重科學研究規律,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
閆偉
省政協委員
科技創新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后備力量,青少年科技后備人才是未來科技競爭的關鍵所在。省政協委員閆偉建議,應加大科技創新成果獎勵力度,建立科技教育工作省級、市級獎勵的系列政策,對大中小學生的科技發明成果給予激勵,設立科技創新“市長獎”,點燃青少年投身科技創新的熱情;教育、科技和知識產權等部門要幫助青少年進行科技創新成果的固化與轉化,獎勵資助青少年申報專利,引領青少年踏上科技創新之路。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把握好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打造西部創新高地,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走在前列”“邁出更大步伐”,為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注入強勁動力。 各界導報實習記者 馬少培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