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期間,為了給全國400多家三甲醫院提供臨床檢測、篩查和咨詢服務,西咸新區予果微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予果生物)大部分員工放棄了休假。作為國內最早深耕病原感染診斷的企業之一,予果生物在入駐陜西自貿試驗區秦漢新城功能區的這幾年,取得了快速發展。
秦漢新城投資搭建的生物醫藥科技研發公共服務平臺2019年年底投入運營,予果生物成為第一個入駐并受益的企業。2020年4月,秦漢新城功能區創新第三方醫學檢驗檢測實驗室共享模式,成功入選全國深化服務貿易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并在全國復制推廣。
根據《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期間,陜西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堅定不移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以高水平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以深層次改革促進全方位創新,著力破解開放不足突出短板。
作為推動陜西改革開放的有力抓手,陜西自貿試驗區自2017年4月1日揭牌以來,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產業發展為重點,先后形成創新案例463個,21項典型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53項在全省復制推廣。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和內陸改革開放高地、“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點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十三五”時期,陜西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穩,簡政放權力度不斷加大,營商環境明顯改善,實有市場主體達到442.1萬戶,居全國第12位,新增上市企業17家。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不斷走深走實,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質量各項評價指標穩居全國前列,對外貿易總額年均增長14.8%,實際利用外資和引進內資年均分別增長12.8%和13.9%。
同時應該看到,陜西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開放不足仍是制約發展的突出短板。
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向西開放的前沿,陜西具備擴大開放的良好區位優勢。“十四五”時期,陜西如何搶抓機遇,放大優勢,以深層次改革創新推動形成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
我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開“一件事一次辦”,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一網通辦”“一網辦好”,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環境。落實《陜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五大專項行動”,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同時,我省還將繼續深化金融領域、財稅體制、國資國企改革,積極落實外商投資法,加強外商投資保護,提高外商在陜投資、生活便利化程度。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堅持內外貿協同發展和‘引進來’‘走出去’雙向發力,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著力補齊開放不足短板,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構筑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省商務廳廳長趙璟說。
我省“十四五”商務發展目標明確:全省貨物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長15%左右,2025年突破7500億元大關,實績外貿主體達到7500家,實現總量和主體“雙倍增”;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13%,2025年突破150億美元。陜西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構建起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和產業集群,形成更多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系統性制度創新成果。
今年我省將著力優化提升開放平臺,推動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務實合作,拓展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提高招商引資精準性有效性,把謀鏈擴鏈補鏈強鏈與招大引強結合起來,優化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產業布局。
開新局、解新題。2021年,陜西將不斷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加快營造服務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制度環境,統籌抓好面向國內、國外的開放和省內開放,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融入雙循環。(記者 崔春華)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