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省大氣、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輻射環境質量狀態良好,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穩定。27個城市集中式水源地水質和水量達標率均100%。”3月26日,陜西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張金東介紹了“十三五”期間及2020年陜西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2020年陜西13個市(區)平均優良天數為287.8天
張金東表示,“十三五”期間,全省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其中,2020年是國家實行監測新標準以來的最好年份。“陜西13個市(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50,與2015年相比下降20.8%;優良天數平均287.8天,與2015年相比增加11.6天;重污染天氣7.5天,與2015年相比減少8.5天。”
“國考10個設區市優良天數提升至295天,重污染天數減少至6天,延安市、榆林市、安康市和商洛市進入全國空氣質量達標城市行列,實現新跨越。”張金東說,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及碳排放強度“十三五”期間下降21.8%、19%、20.8%。
同時,2020年,水環境質量也達到有監測紀錄以來的歷史最好水平。全省化學需氧量、氨氮“十三五”期間下降11.3%、11.9%,渭河入黃斷面水質提升至Ⅱ類,創20年來最好水平。延河水質改善明顯,延安市水質改善幅度列全國334個地級以上城市第20位。此外,陜西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陜西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噪聲狀況總體穩定。
綜合整治“散亂污”企業2.7萬戶 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辦公室主任冀武表示,“十三五”以來,陜西累計綜合整治“散亂污”企業2.7萬戶,開展“回頭看”1.8萬戶,全省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改造,超額并提前兩年完成國家任務。
同時,陜西優化能源結構,持續推進“公轉鐵”。關中地區完成散煤治理320余萬戶,全省累計拆改燃煤鍋爐1.9萬臺,累計實施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0.6萬臺;2020年全省鐵路貨運量較2017年增加1.023億噸。累計淘汰黃標車、高排放老舊車約34萬輛,并提前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
在管理創新方面,探索臭氧分級管控,堅持每日會商、精準調度、暗訪溯源、督辦整改,實現臭氧濃度“三連降”和優良天數“三連升”。同時,實施空氣質量生態補償,就PM10和PM2.5兩項污染物在關中地區實施空氣質量生態補償,2018年以來已累計收繳2.28億元,補償資金全部用于大氣污染治理。
冀武說,下一步將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核心,實施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協同治理,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協同減排,關中重點區域和陜南陜北非重點區域協同管控。此外,還將繼續加大產業、能源、運輸、面源四大領域調整力度,統籌做好“十四運”和“殘特奧會”環境質量保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藍天幸福感。(記者 蘇靜萌)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