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記者 李榮
渭南位于黃河中游,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渭南可持續發展和良好生態環境的突出問題。
3月29日至31日,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圍繞“我省黃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月度協商議題,聯合省九三學社、省民建,組織部分委員、專家在渭南市、楊陵區開展專題調研。
在渭南期間,調研組實地了解了工業企業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據了解,為培育創建節水型企業,近年來渭南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鼓勵企業不斷進行節水技術改造,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降低單位產品用水量。
渭化集團作為當地用水大戶,近年來持續進行節水升級改造,2019年分步投資近千萬元,實施了廢水擴能裝置達標排放水回收再利用、三期氣化裝置清污分流節水改造、動力車間排放水回收改造等一系列節水升級改造項目,2019年實際用水量較1900萬立方米的用水許可減少748.9萬立方米。
渭化集團只是當地創建節水型企業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2019年,渭南中心城區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0%以上。
調研組成員、住陜全國人大代表、陜西師范大學黃河研究中心主任方蘭對此表示,應積極推動高耗水行業企業節水增效和淘汰落后產能,支持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升級改造,幫助工業企業加快節水設施建設、轉型升級,通過使用新技術、新工藝達到節水、節能、高效生產,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水作為城市的“第二水源”,對于緩解城市水資源供需矛盾、促進城市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渭南不斷加大再生水利用率,市排水公司回用水廠現已具備每天6萬噸的供水能力,經過處理后的再生水主要用于城市道路壓塵、沖洗、綠化灌溉、工業冷卻等補充用水,此舉極大緩解了城區供水壓力。
“目前,我省在雨水及中水回用方面仍有不足。”調研組成員、陜西高校新型智庫生態水利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朱記偉建議,政府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建設海綿化設施,示范并推廣中水回用系統與雨水收集系統,有效處理生活廢污水、雨水,用以廣場沖洗、景觀水補充以及小區綠化灌溉,實現開源節流的目標。
針對加大力度推進中水回用,省政協委員車爽建議,應從城市規劃方面給予強制性要求,在新建建筑中設計中水系統,將中水管網建設納入財政預算項目,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優化水資源配置,利用價格杠桿撬動中水利用良性發展。
為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近年來渭南不斷加強節水宣傳教育,普及節水知識,通過開展節約用水進社區、進校園、進工廠等活動,豐富節水宣傳載體,讓節水意識深入人心。
渭南市民宋蕾就是一位“節水達人”。她說,用洗衣服的水洗拖把、沖廁所、擦窗戶,一年下來可以節省很多水。省水不是為了省水費,主要是想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在省政協委員馮永強看來,節約用水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他建議,全面加強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推動國家節水行動落地落實,不斷探索城市節約用水新目標、新思路、新途徑,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節水的良好氛圍。
省政協委員許連椅建議,培養全民節水意識,廣泛動員公眾加入節水行列,倡導社會節水新風尚。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