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劉海靜:
延安精神是黨在延安時期創造的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黨的政治優勢和力量源泉,具有超越時代超越空間的恒久價值。
學習延安精神,要進一步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共產黨員紅色基因薪火相傳,敢于擔當作為,在履行食品藥品檢驗職能中,堅守初心、勇擔使命,肩負起保障人民飲食用藥安全重任,服務監管事業高質量發展。
省政協委員樊藝鳳:
在物質匱乏、政治動蕩的年代,魯藝可以創作并流傳下來一批經典的文藝作品,這就是延安魯藝精神的直接結果。新時代下,我們更要發揮延安魯藝精神,傳承紅色經典,創作出更多符合時代特色的文藝作品。
省政協委員明濤:
“到延安去”,是延安時期許多愛國青年的共同選擇。數以萬計的愛國青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感召和鼓舞下,以自己的知識、文化特長、創作作品等,不僅服務于宣傳抗戰和喚起民眾的事業,也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族解放事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食糧和智力支持。
省政協委員郝光耀:
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共產黨人奮斗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凝心聚力創造高品質生活,一件實事接著一件實事辦,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解決,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省政協委員高彩玲:
弘揚延安精神,必須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政績觀,錘煉聯系群眾真功夫。我們信息通信行業,關系民生福祉,關系企業壯大,圍繞群眾和企業關心的提速降費、攜號轉網、適老服務等熱點問題,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和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才能體現為民初心,有效踐行延安精神。
弘揚延安精神,實干是關鍵。“新基建”是祖國強大、人民幸福的基礎,我們信息通信行業要敢創新、重實干,盯緊“新基建”推進過程中的短板不足,系統思維,敢闖敢試,在開拓創新中奮力求進。
(各界導報實習記者 白瑤/整理)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