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陳雪
在黃陵縣雙龍鎮索洛灣村委會,有間敞亮的接待室,為所有需要接待的村民提供服務。
4月20日至21日,江西省政協副主席劉衛平一行,走進黃陵縣雙龍鎮索洛灣村、宜川縣壺口鎮昝家山村、云巖鎮云辛果袋廠、南泥灣湖羊養殖基地、桃寶峪鄉村振興示范點,就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和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進行學習考察,延安市政協副主席申延生一同參加。考察組被延安人腳踏實地開辟幸福新路子的精神所打動。
17年前,索洛灣村還是一個“地少不保收、挑水半里路、雨天兩腳泥、人往外面跑”的窮山溝。在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索洛灣村黨支部書記柯小海的帶領下,索洛灣村實施古鎮開發、沮河漂流、采摘體驗、農家旅館等鄉村旅游項目,建起了山核桃工藝品加工廠、半畝田生態園、生態花園餐廳等特色旅游產業,打造出“峽谷寨”旅游風景區、特色小鎮商業一條街。開辦了多家村集體企業,讓索洛灣村民收獲了諸多紅利。不僅由村上繳納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村民還可以定期領取米面油、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旺季的時候,肉夾饃一天能賣兩萬多元。”昝家山村委會工作人員說。在壺口瀑布黃河之畔,有一個昝家山村。這里的村民依靠壺口瀑布景區旅游資源,探索出了一條“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旅游扶貧路子。考察組了解到,在2014年移民搬遷后,昝家山村開啟了以旅興業興村的發展步伐,村民以合作社為主體,經營餐飲、住宿、停車場,實現了華麗蛻變。
讓農民徹底告別貧窮,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支撐。宜川縣云巖鎮辛戶村“領頭羊”張延剛,創新“2+X”模式建成云辛果袋廠,壯大集體經濟。“整個延安的蘋果袋子需求量是200億只,我們去年產量為50億只。”張延剛說。隨著延安蘋果種植面積達到數百萬畝,對于套袋有極大的需求,云巖鎮通過發揮15個村的不同資源優勢,組建起云巖鎮集體經濟聯合社,籌建云辛果袋廠,在促進蘋果產業后整理中取得了新突破。
考察組走進云辛果袋廠生產車間,看到工人們正在對流水線上生產的果袋進行扎帶、裝箱、搬運,現場一片忙碌。據悉,這些村民每天制作果袋的工費是三四百元,除了分紅還能拿到額外的收入。
考察組認為,延安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農民共同富裕、加快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村示范點抓黨建促村集體經濟發展工作富有特色、亮點突出,值得學習和借鑒。希望兩地今后在實踐中能夠加強聯系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探索助推農村集體經濟邁上新臺階。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