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白瑤
書香促履職。委員讀書群不僅是學習交流平臺,更是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的履職窗口。
“請大家圍繞我省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6月7日,在網上“全國政協書院”省政協“延安精神悟初心”讀書群內,省政協委員、西安廣播電視臺媒資音像部主任任佳琳帶領委員圍繞養老話題積極建言,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屏幕上建言信息不停刷新。
國家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老齡化人口已達2.64億,占總人口的18.70%,這意味著全國每5.35人中就有一位60歲以上的老人。而縱觀我省實際,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全省人口的12.85%。
龐大的老年人口,在給養老產業帶來“井噴式”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將如何解決好老年人養老問題擺在了必須破解的關口。
“目前,我省養老護理專業人員不足、人才缺口大,這是養老服務工作面臨的一大問題。”任佳琳在調研中發現,養老機構中護理人員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遇到突發情況時缺乏科學的應對能力。
她建議,應支持和鼓勵各大高校、職業學校與養老機構聯合開設老年護理專業,按照養老護理、管理等人才類型進行分類培養,打造梯次分明、結構合理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在全省勞動保障相關職業學院增掛養老服務人才培訓院校牌子,組織編寫養老護理師、高級養老護理師培訓教材,提升養老服務工作科學化水平。
省政協委員、今正藥業集團董事長閆偉對此感觸良多。他說,現有的護理隊伍存在“三低三高”現象,即收入待遇低、專業技能水平低、社會地位低,勞動強度高、職業風險高、人員流失率高,因而無法滿足廣大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
閆偉認為,除了開展專業培訓外,還應建立養老護理人員職稱晉升制度,護理人員在職稱評定、專業技術培訓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要與衛生機構享受同等待遇,并完善薪酬激勵機制,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鼓勵醫務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促進人才有序流動。
國家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90%左右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
“目前居家養老的一大弊端就在于老舊小區沒有電梯,老年人出行不方便,一些老人為了減少上下樓次數長期不出門,這樣極不利于身心健康。”省政協委員、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巡視員張為和說。
“推動養老事業健康發展,關鍵在于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張為和認為,居家養老是基礎。相關部門在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應全盤考慮老年人居家養老需要,為他們提供生活方便。
省政協委員、陜西祈康醫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洪潔在跟帖中建議,將居家適老化改造納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統籌推進。同時,探索建立家庭養老床位,支持養老服務機構參與居家適老化改造,提供上門照料服務,實現機構養老與居家社區養老融合發展。
與城鎮相比,農村養老因“先天不足”成為養老服務領域的短板。隨著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不斷提高,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有利條件逐漸增多。
“要以農村經濟困難的高齡和失能老年人為重點,開展家庭照護者技能培訓和適老化改造,并向農村地區推廣家庭養老支持政策。”省政協委員、天元瑞信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司孜平建議,要不斷加強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的布局改造和功能拓展,建設鄉鎮(街道)示范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讓農村老年人在家門口實現就近便利養老。
除了養老話題,教育也成為讀書群里委員們討論的聚焦點之一。
“受傳統重普教輕職教、重學歷輕技能等觀念影響,社會各界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出現‘院校一頭熱,社會多頭冷’的現象。”省政協常委、教育科技委員會副主任李穎科指出,目前職業教育在改革過程中存在職教院校結構布局不合理、發展不均衡和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等問題。
李穎科建議,應把職業教育改革同普通教育改革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快推進職業院校標準化建設,整合各區域職業院校資源,培育“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并在加快實施產教融合、校企聯合育人模式上邁出實質性步伐。
一些委員還針對學校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和社會實踐課,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省政協委員、延安微生活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曹路說,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為此要建立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時,相關部門要把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形成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
省政協常委、西安石油大學黨委書記賽云秀表示,在厘清學科體系的基礎之上,學校還要注重課程開發,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真正做到立德樹人。
實踐出真知。“社會實踐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是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對于社會實踐課的開設,賽云秀建議,應科學認識和定位社會實踐在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把豐富的生活素材引入課堂,用開放發展的知識教育學生,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
——“要進一步加大普惠性幼兒園財政投入力度,著力解決學前教育‘入園難’問題”;
——“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亂象的綜合治理,嚴肅查處資質證照、費用收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通過薪酬政策、輪崗交流等措施,努力破解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
……
交流討論中,委員們“金點子”競相迸發,書香伴履職氛圍愈加濃厚。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